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缘起、意义和目的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3.2 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城市形象概念概述以及传播现状 | 第22-30页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第22-24页 |
2.1.1 城市形象 | 第22-23页 |
2.1.2 城市形象传播 | 第23页 |
2.1.3 城市形象要素 | 第23-24页 |
2.2 城市形象传播现状 | 第24-30页 |
2.2.1 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组织 | 第24-25页 |
2.2.2 传播内容内外兼顾,信息呈现碎片化、生活化 | 第25-28页 |
2.2.3 传播渠道从传统媒体转变为网络媒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南宁的资源优势和城市官方形象定位 | 第30-33页 |
3.1 南宁的资源优势 | 第30页 |
3.2 南宁城市官方形象定位 | 第30-33页 |
3.2.1 政府形象定位 | 第31页 |
3.2.2 经济形象定位 | 第31-32页 |
3.2.3 社会形象定位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微博中的南宁城市形象传播状况 | 第33-65页 |
4.1 平台概况 | 第33-34页 |
4.1.1 南宁吃喝玩乐 | 第33页 |
4.1.2 新浪广西 | 第33-34页 |
4.1.3 南宁发布 | 第34页 |
4.2 平台传播特点分析 | 第34-42页 |
4.2.1 微博来源: 官方微博原创微博居多,自媒体微博非原创微博居多 | 第34-36页 |
4.2.2 内容偏向: 资讯偏多,其次是生活 | 第36-38页 |
4.2.3 微博倾向: 客观为主,正面新闻多于负面 | 第38-40页 |
4.2.4 微博符号: 文字、表情、图片三种微博符号最受青睐 | 第40-41页 |
4.2.5 小结 | 第41-42页 |
4.3 微博城市形象呈现分析 | 第42-60页 |
4.3.1 政府 | 第46-49页 |
4.3.2 经济 | 第49-51页 |
4.3.3 社会 | 第51-54页 |
4.3.4 环境 | 第54-56页 |
4.3.5 交通 | 第56-58页 |
4.3.6 市民 | 第58-60页 |
4.3.7 其他 | 第60页 |
4.4 微博影响力分析 | 第60-65页 |
4.4.1 微博转发量: 平均值均不超过五十 | 第60-62页 |
4.4.2 被评论量: 部分微博平台评论量突破五十 | 第62-63页 |
4.4.3 点赞量: 部分微博平台评论量超过五十 | 第63-64页 |
4.4.4 总结: 微博平台的影响力偏低,互动性和活跃度不高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微博城市形象传播对比分析——以南宁和上海、武汉为例 | 第65-78页 |
5.1 上海和武汉的微博城市形象现状 | 第65页 |
5.2 南宁微博平台与其他城市微博平台对比分析 | 第65-76页 |
5.2.1 官方媒体 | 第65-71页 |
5.2.2 自媒体 | 第71-76页 |
5.3 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8-84页 |
6.1 总结 | 第78-81页 |
6.1.1 南宁本地微博平台的传播特点 | 第78-79页 |
6.1.2 南宁本地微博平台在传播内容中的特点 | 第79-81页 |
6.2 南宁本地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第81-82页 |
6.3 建议 | 第82-84页 |
6.3.1 明确微博平台自身的服务功能 | 第82页 |
6.3.2 充分挖掘城市的优势资源 | 第82-83页 |
6.3.3 丰富传播形式,创新传播内容 | 第83页 |
6.3.4 根据受众的阅读习惯合理安排微博发布时间,采取多种互动方式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