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基于概念格的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粗糙集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历程第12-14页
        1.2.1 粗集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粗集理论的发展历程第14页
    1.3 概念格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面向对象和面向属性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第17-30页
    2.1 粗糙集的基本理论第17-22页
        2.1.1 信息系统第17-18页
        2.1.2 二元关系第18-19页
        2.1.3 粗糙集的基本概念第19-20页
        2.1.4 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第20-22页
    2.2 面向对象粗糙集和面向属性粗糙集第22-25页
    2.3 基于面向对象粗糙集和面向属性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第25-28页
        2.3.1 非决策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第25-27页
        2.3.2 决策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正负概念格及其属性约简第30-41页
    3.1 概念格的基本知识第30-32页
        3.1.1 格的相关知识第30-31页
        3.1.2 伽罗瓦连接第31-32页
    3.2 正概念格和负概念格第32-33页
    3.3 正-负概念格第33-36页
    3.4 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第36-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直觉模糊意义下的属性约简第41-56页
    4.1 直觉模糊集第41-43页
    4.2 模糊逻辑算子第43-48页
    4.3 基于直觉模糊关系的模糊概念第48-55页
        4.3.1 直觉概念格第48-52页
        4.3.2 基于直觉模糊逻辑算子的概念第52-55页
    4.4 直觉模糊概念的属性约简第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一般二元关系下的粗糙交流第56-68页
    5.1 概述第56页
    5.2 一般关系二元下的粗交流模型第56-61页
    5.3 模糊粗交流模型第61-64页
        5.3.1 下近似模糊粗交流第61-63页
        5.3.2 上近似模糊粗交流第63-64页
    5.4 举例第64-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6章 模糊交流及其代数结构第68-83页
    6.1 概述第68页
    6.2 模糊粗糙集第68-71页
    6.3 信息系统中可定义集的结构第71-72页
    6.4 一般模糊粗糙交流第72-78页
        6.4.1 下近似模糊粗糙交流第74-77页
        6.4.2 上近似模糊粗糙交流第77-78页
    6.5 模糊粗糙交流的数量特征第78-82页
    6.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个人简历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站锅炉高温受热面氧化环境下力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煤燃烧过程中氮转化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