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纳米时栅传感结构及参数优化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来源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激光干涉仪第11-13页
        1.2.2 光栅尺第13-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时栅传感器测量原理第16-25页
    2.1 时空转换测量原理第16-17页
    2.2 机械式时栅原理第17-18页
    2.3 磁场式时栅原理第18-20页
    2.4 纳米时栅测量原理第20-23页
        2.4.1 传感器结构第20-21页
        2.4.2 结构模型与分析第21-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5页
3 结构参数设计与分析第25-34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结构设计第25-26页
    3.3 动尺极片形状分析第26-27页
    3.4 引线结构误差特性分析第27-28页
    3.5 安装引入误差特性分析第28-32页
        3.5.1 二次误差理论模型第28-30页
        3.5.2 安装引入二次误差分析第30-32页
    3.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4 实验系统平台搭建第34-45页
    4.1 实验环境第34页
    4.2 激励信号系统第34-37页
    4.3 AEROTECH精密直线位移控制平台第37-38页
    4.4 PI并联定位系统第38-40页
    4.5 信号处理系统第40-42页
    4.6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42-43页
    4.7 实验系统平台第43-44页
    4.8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实验验证与结构优化第45-67页
    5.1 动尺极片形状对比实验与优化第45-47页
    5.2 定尺引线结构实验与优化第47-53页
        5.2.1 定尺两边引线结构实验第48-50页
        5.2.2 定尺引线结构优化第50-53页
    5.3 安装误差验证实验第53-58页
        5.3.1 yz平面动尺倾斜实验第54-56页
        5.3.2 xy平面动尺偏转实验第56-58页
    5.4 单列式结构第58-65页
        5.4.1 测量原理第59-61页
        5.4.2 实验验证与分析第61-65页
    5.5 大量程精度实验第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总结第67-68页
    6.2 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性损伤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
下一篇:小肠粘膜下层—蚕丝复合支架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