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20页 |
(一) 有关旅游目的地的研究 | 第14-17页 |
(二) 有关城市旅游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三) 有关旅游目的地评价的研究 | 第18-20页 |
三、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概述 | 第20-24页 |
(一) 旅游目的地概述 | 第20-21页 |
(二) 城市旅游目的地概述 | 第21-24页 |
(三) 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分析 | 第24页 |
四、城市旅游目的地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24-26页 |
(一) 体验经济理论 | 第24-25页 |
(二) 旅游系统理论 | 第25页 |
(三)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页 |
(四) 增长极理论 | 第25-26页 |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26-28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二) 技术路线图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34页 |
一、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8页 |
(一) 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页 |
(二)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页 |
(三) 全面性与精炼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页 |
(四) 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页 |
二、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第28-30页 |
(一) 已有研究成果的借鉴 | 第28-29页 |
(二) 相关评价标准的参考 | 第29页 |
(三) 城市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内容 | 第29-30页 |
三、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基于粗糙集和熵权法的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模型设计 | 第34-43页 |
一、基于粗糙集的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筛选模型 | 第34-40页 |
(一) 指标筛选方法的分析 | 第34-35页 |
(二) 粗糙集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应用 | 第35-38页 |
(三) 基于粗糙集等价关系的指标筛选步骤 | 第38-39页 |
(四) 评价指标信息表的设定 | 第39页 |
(五) 评价中的连续属性离散化问题 | 第39-40页 |
(六) 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性检验 | 第40页 |
二、基于熵权法的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赋权模型 | 第40-42页 |
(一) 熵权法原理 | 第40-41页 |
(二) 标准化数据的指标平移处理 | 第41页 |
(三) 权重的确定 | 第41-42页 |
三、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粗糙集和熵权法的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 第43-81页 |
一、城市旅游目的地评价样本选择和样本数据获取 | 第43-58页 |
(一) 定量指标的数据来源 | 第46页 |
(二) 定性指标评价等价划分及其赋值 | 第46-53页 |
(三) 介于定性和定量之间的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 第53-58页 |
二、基于粗糙集的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筛选模型的应用 | 第58-69页 |
(一) 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筛选过程 | 第58-67页 |
(二) 城市旅游目的地指标筛选分析 | 第67-69页 |
三、基于熵权法的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赋权模型的应用 | 第69-74页 |
(一) 标准化数据的指标平移 | 第69-71页 |
(二) 权重的计算 | 第71-74页 |
四、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数 | 第74-75页 |
五、城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及提升策略 | 第75-81页 |
(一) 共性分析,揭示短板 | 第75-76页 |
(二) 对比分析,找出差距 | 第76页 |
(三) 因素分析,突破瓶颈 | 第76-78页 |
(四) 分类分析,提升实力 | 第78-8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81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