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乐坳陷中二叠统小江边组岩相古地理及烃源岩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岩相古地理研究历史与进展 | 第9-11页 |
1.2.2 烃源岩研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3-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23页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5-20页 |
2.1.1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2.1.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6-18页 |
2.1.3 构造演化 | 第18-20页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0-23页 |
第3章 沉积相分析 | 第23-33页 |
3.1 岩石学特征 | 第23-25页 |
3.1.1 实测剖面特征 | 第23-24页 |
3.1.2 岩相特征 | 第24-25页 |
3.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25-28页 |
3.3 沉积相模式 | 第28-30页 |
3.4 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30-33页 |
第4章 烃源岩特征 | 第33-46页 |
4.1 烃源岩的平面分布特征 | 第33-35页 |
4.2 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特征 | 第35-40页 |
4.2.1 有机质丰度分析 | 第35-38页 |
4.2.2 有机质类型分析 | 第38页 |
4.2.3 有机质成熟度分析 | 第38-40页 |
4.3 烃源岩综合评价 | 第40-41页 |
4.4 页岩气勘探带选区及油气远景分析 | 第41-46页 |
4.4.1 页岩气勘探带选区 | 第41-44页 |
4.4.2 油气远景分析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