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储备林树种立地指数预估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1.1 引言 | 第14-16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6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 1.2.1 国内外立地指数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1.2.2 空间统计分析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1.2.3 空间统计分析在立地指数方面的研究 | 第21-22页 |
| 1.2.4 问题与趋势 | 第22-23页 |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 1.3.1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6-31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6-29页 |
| 2.1.1 地理位置 | 第26页 |
| 2.1.2 地形和地势 | 第26-27页 |
| 2.1.3 气候条件 | 第27页 |
| 2.1.4 土壤状况 | 第27-28页 |
| 2.1.5 水文 | 第28页 |
| 2.1.6 主要森林类型和植被 | 第28-29页 |
| 2.2 数据 | 第29页 |
| 2.3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1-66页 |
| 3.1 立地因子提取与分析 | 第31-60页 |
| 3.1.1 地形因子提取与分析 | 第31-45页 |
| 3.1.2 气候因子提取与分析 | 第45-52页 |
| 3.1.3 土壤因子提取与分析 | 第52-60页 |
| 3.2 立地指数计算与分析 | 第60-64页 |
| 3.2.1 建立样本数据 | 第60-61页 |
| 3.2.2 计算立地指数 | 第61-64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四章 储备林树种立地指数空间回归模型构建 | 第66-76页 |
| 4.1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储备林树种立地指数模型 | 第66-70页 |
| 4.1.1 MLR模型概述 | 第66-67页 |
| 4.1.2 立地指数MLR模型 | 第67-70页 |
| 4.2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储备林树种立地指数模型 | 第70-73页 |
| 4.2.1 GWR模型概述 | 第70-72页 |
| 4.2.2 立地指数GWR模型 | 第72-73页 |
| 4.3 两种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 第73-7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储备林树种立地指数空间预估 | 第76-86页 |
| 5.1 储备林树种立地指数空间统计分析 | 第76-79页 |
| 5.1.1 立地指数与立地因子的统计描述 | 第76-77页 |
| 5.1.2 立地指数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 第77-79页 |
| 5.2 储备林树种立地指数空间预估 | 第79-84页 |
| 5.2.1 试验区概况 | 第79-80页 |
| 5.2.2 立地指数空间预估 | 第80-83页 |
| 5.2.3 储备林树种红松立地质量分析 | 第83-84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