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8-9页 |
1.1.1 媒介格局 | 第8页 |
1.1.2 党报 | 第8页 |
1.1.3 角色 | 第8-9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7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9-15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1.3.1 国内文献研究 | 第17-18页 |
1.3.2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8-19页 |
1.3.3 总结 | 第19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党报角色理论 | 第21-31页 |
2.1 党报角色渊源 | 第21-22页 |
2.1.1 政党使命与党报角色 | 第21-22页 |
2.1.2 党报功能与党报角色 | 第22页 |
2.2 党报角色类型 | 第22-31页 |
2.2.1 基本角色 | 第22-24页 |
2.2.2 规定角色 | 第24-26页 |
2.2.3 备选角色 | 第26-27页 |
2.2.4 不当角色 | 第27-31页 |
第3章 媒介新格局中《人民日报》角色担当的内容分析 | 第31-49页 |
3.1“党中央思想的传播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32-33页 |
3.2“政党利益的捍卫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33-34页 |
3.3“党中央意见、意志的表达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34-35页 |
3.4“党中央决议的发布者、阐释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35-36页 |
3.5“全国党政工作的宣传者、推动者、指导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36-39页 |
3.6“全国党政工作中的建言献策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39-40页 |
3.7“全国和涉华舆论的回应者、引导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40-42页 |
3.8“民众意见的倾听者、传播者、回应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42-44页 |
3.9“民众正当权益及公共利益的捍卫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44-45页 |
3.10“公德倡导者及公益活动组织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45-46页 |
3.11“娱乐大众者”角色担当情况 | 第46-47页 |
3.12 其他角色担当情况 | 第47-49页 |
第4章 媒介新格局中《人民日报》角色实现的路径分析 | 第49-56页 |
4.1 党报角色担当与角色实现的关系 | 第49页 |
4.2 报道体裁的分布 | 第49-50页 |
4.3 报道题材的选择 | 第50页 |
4.4 报道基调的倾向 | 第50-51页 |
4.5 报道对象的选取 | 第51-52页 |
4.6 直接引语的运用 | 第52页 |
4.7 背景资料的使用 | 第52-53页 |
4.8 栏目板块的设置 | 第53-54页 |
4.9 图片表格的选取 | 第54-55页 |
4.10 文章篇幅的比例 | 第55-56页 |
第5章 对《人民日报》角色实现的若干建议——基于内容分析 | 第56-61页 |
5.1 丰富报道题材与体裁 | 第56页 |
5.2 调整报道对象分配比例 | 第56-57页 |
5.3 缩减文章篇幅,增加图表报道 | 第57页 |
5.4 多用直接引语,多用朴实话语 | 第57-58页 |
5.5 增加自由来稿刊登量,传播多方声音 | 第58页 |
5.6 继续利用新媒体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 第58-59页 |
5.7 增刊新媒体融合内容 | 第59页 |
5.8 吸纳新媒体优秀人才 | 第59页 |
5.9 进一步搞好经营和创收 | 第59-61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