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关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来源和风险传递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关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3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2.1 金融控股公司 | 第16-18页 |
2.1.1 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金融控股公司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金融脆弱性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 | 第20-28页 |
3.1 利益冲突风险 | 第20-22页 |
3.1.1 母公司与银行子公司的利益冲突 | 第20-21页 |
3.1.2 银行子公司与非银子公司的利益冲突 | 第21页 |
3.1.3 银行子公司与客户的利益冲突 | 第21-22页 |
3.2 风险管理文化冲突风险 | 第22页 |
3.3 风险的传导与蔓延风险 | 第22-26页 |
3.3.1 风险传导与蔓延的成因 | 第23页 |
3.3.2 风险传导与蔓延的载体 | 第23-24页 |
3.3.3 风险传导与蔓延的路径 | 第24-26页 |
3.4 资本重复计算风险 | 第26-28页 |
第四章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6页 |
4.1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 | 第28-33页 |
4.1.1 股权制衡治理风险的机制尚未形成 | 第28-29页 |
4.1.2 基本构建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第29-32页 |
4.1.3 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 | 第32-33页 |
4.2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4.2.1 母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利益冲突明显 | 第33页 |
4.2.2 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形成 | 第33-34页 |
4.2.3 集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4-35页 |
4.2.4 金融集团外部监管体系发展滞后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36-43页 |
5.1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第36-38页 |
5.1.1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6-37页 |
5.1.2 独立性强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 第37-38页 |
5.1.3 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 | 第38页 |
5.2 建立了与美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状况相匹配的监管体系 | 第38-41页 |
5.3 借鉴与启示 | 第41-43页 |
第六章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对策 | 第43-49页 |
6.1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以降低利益冲突 | 第43-44页 |
6.1.1 优化集团层面的股权结构 | 第43页 |
6.1.2 完善母子公司间的治理关系 | 第43-44页 |
6.2 培育注重风险隔离的企业文化 | 第44页 |
6.3 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管理制度以隔离风险传递 | 第44-46页 |
6.3.1 建立金融子公司差异化的风控模式 | 第44-45页 |
6.3.2 规范内部关联交易披露制度 | 第45页 |
6.3.3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技术 | 第45页 |
6.3.4 借助信息系统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第45页 |
6.3.5 健全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 第45-46页 |
6.4 健全监管框架并重点关注银行子公司风险隔离 | 第46-49页 |
6.4.1 推进立法和修订配套法律法规 | 第46-47页 |
6.4.2 优化监管结构以构建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 第47页 |
6.4.3 建立银行子公司优先保护制度 | 第47页 |
6.4.4 建立金融子公司市场退出机制 | 第47-4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