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相关电极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64页
    1.1 引言第14-16页
    1.2 氧离子导体SOFC工作原理第16-17页
    1.3 SOFC应用及低温化第17-20页
    1.4 低温SOFC电解质材料第20-29页
        1.4.1 掺杂氧化锆体系电解质材料第20-21页
        1.4.2 掺杂氧化铈体系电解质材料第21-23页
        1.4.3 稳定氧化铋体系电解质材料第23-25页
        1.4.4 掺杂LaGaO_3体系电解质材料第25-26页
        1.4.5 氧化铈/氧化铋双层复合电解质体系材料第26-29页
    1.5 低温SOFC阴极材料第29-36页
    1.6 低温SOFC阳极材料第36-39页
        1.6.1 Ni基阳极反应过程及机理第36-38页
        1.6.2 Ni基阳极纳米结构优化方法第38-39页
        1.6.3 单相混合导体阳极材料第39页
    1.7 低温SOFC前景展望第39-40页
    1.8 应用于H-SOFC无Co质子阻塞阴极材料概述第40-48页
    1.9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64页
第二章 一种简单的低成本共压-涂浆复合技术制备高性能DCO-SBO双层电解质低温SOFC第64-78页
    2.1 引言第64-65页
    2.2 实验部分第65-67页
        2.2.1 单电池各部件粉体制备第65页
        2.2.2 NiO-SNDC|SNDC单层膜半电池制备第65-66页
        2.2.3 浆料涂覆法制备ESB电解质薄膜第66页
        2.2.4 单电池组装第66页
        2.2.5 单电池性能测量及表征第66-6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7-75页
        2.3.1 各关键材料相结构分析第67-68页
        2.3.2 SNDC-ESB双层电解质薄膜微观结构分析第68-69页
        2.3.3 SNDC-ESB双层电解质电池电化学性能第69-75页
    2.4 结论第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第三章 不同DCO材料GDC及SNDC在高性能DCO-SBO双层膜低温SOFC上的应用第78-94页
    3.1 引言第78-79页
    3.2 实验部分第79-80页
        3.2.1 各部件粉体制备第79页
        3.2.2 两种阳极支撑双层单电池制备第79页
        3.2.3 单电池表征及电化学测试第79-8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0-92页
        3.3.1 粉末相结构表征第80-81页
        3.3.2 两种单电池电化学性能分析及比较第81-85页
        3.3.3 稳定性测试第85-86页
        3.3.4 DCO-SBO双层膜在实际电池测试条件下的电导率第86-88页
        3.3.5 电导率"奇异"现象机理分析第88-90页
        3.3.6 两种单电池微结构分析第90-92页
    3.4 结论第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四章 一种新型高性能DCO-SBO双层膜低温SOFC纳米复合阴极Er_(0.4)Bi_(1.6)O_3-Pr_(0.5)Ba_(0.5)MnO_(3-δ)第94-106页
    4.1 引言第94页
    4.2 实验部分第94-96页
        4.2.1 PBM及相关部件粉体制备第94-95页
        4.2.2 阳极支撑SNDC-ESB双层结构电池制备第95页
        4.2.3 双层结构单电池电化学性能表征第95-9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6-102页
        4.3.1 相结构及化学稳定性第96-97页
        4.3.2 PBM电导率第97页
        4.3.3 阳极支撑SNDC-ESB双层结构单电池电化学性能第97-102页
        4.3.4 ESB-PBM及单电池微观形貌第102页
    4.4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6页
第五章 不同氧传输机制对H-SOFC质子阻塞型复合阴极性能的影响第106-128页
    5.1 引言第106-107页
    5.2 实验部分第107-109页
        5.2.1 LNO、SDC、LNF及BZCY等关键材料粉体制备第107-108页
        5.2.2 两种类型对称电池制备第108页
        5.2.3 两种类型阳极支撑单电池制备第108页
        5.2.4 不同Ni含量阳极功能层单电池制备第108-109页
        5.2.5 对称电池及单电池电化学性能表征及测试第10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9-124页
        5.3.1 化学相容性第109-110页
        5.3.2 对称电池电化学结果分析第110-112页
        5.3.3 两种阴极氧还原反应机理分析第112-116页
        5.3.4 两种单电池电化学性能比较第116-119页
        5.3.5 两种单电池微结构第119页
        5.3.6 基于LNO-LNF阴极的Ni基阳极优化研究第119-124页
    5.4 结论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8页
第六章 一种新型H-SOFC层状结构阴极材料Pr_(1.5)Ba_(1.5)Cu_3O_(7-δ)第128-144页
    6.1 引言第128-129页
    6.2 实验部分第129-130页
        6.2.1 PBCu等关键粉体制备第129页
        6.2.2 电池制备第129-130页
        6.2.3 单电池电化学性能测量及表征第13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0-140页
        6.3.1 PBCu相结构及电化学相容性分析第130-134页
        6.3.2 单电池微观形貌分析第134-136页
        6.3.3 单电池性能分析第136-140页
    6.4 结论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4页
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144-148页
    7.1 论文总结第144-145页
    7.2 研究展望第145-148页
致谢第148-15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牧歌》的空间批评解读
下一篇:从文本到电影:《怪物史莱克》系列的互文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