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丹参酮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18-23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1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8-22页 |
3. 讨论 | 第22-23页 |
第二章、白花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 第23-31页 |
一、白花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提取 | 第23-2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3页 |
3. 讨论 | 第23-24页 |
二、白花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分离 | 第24-26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5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5页 |
3. 讨论 | 第25-26页 |
三、白花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26-31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6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6-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白花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作用的机理和研究 | 第31-39页 |
一、丹参酮类成分磺酸化反应 | 第31-32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1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1-32页 |
3. 讨论 | 第32页 |
二、白花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作用的机理和研究 | 第32-39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39页 |
附图 | 第39-52页 |
文献综述 | 第52-68页 |
一、主要产地及区别 | 第52-53页 |
二、性状 | 第53-54页 |
三、化学成分 | 第54-55页 |
3.1 丹参的化学成分概述 | 第54页 |
3.2 脂溶性成分 | 第54-55页 |
3.3 水溶性成分 | 第55页 |
四、药理作用 | 第55-62页 |
4.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55-57页 |
4.2 抗氧化作用 | 第57页 |
4.3 抗炎作用 | 第57-58页 |
4.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第58页 |
4.5 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58-59页 |
4.6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第59页 |
4.7 抗肿瘤作用 | 第59-61页 |
4.8 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 第61页 |
4.9 其他药理作用 | 第61-62页 |
五、主流制剂 | 第62-64页 |
六、提取工艺 | 第64-68页 |
6.1 回流法 | 第64页 |
6.2 超声波法 | 第64-65页 |
6.3 微波提取法 | 第65-66页 |
6.4 超临界萃取 | 第66页 |
6.5 酶解辅助提取法 | 第66-68页 |
结语与创新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