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水质评价论文

石头口门水库集水区生态安全评价及水源地生态保护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5页
        1.2.1 生态安全研究第10-11页
        1.2.2 生态保护模式研究第11-15页
    1.3 生态模式构建理论基础第15-18页
        1.3.1 流域生态治理理论第15-16页
        1.3.2 河流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6-17页
        1.3.3 生态恢复原理第17页
        1.3.4 博弈理论第17-18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1.5 研究内容第18页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2页
        1.6.1 研究方法第18-21页
        1.6.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22-33页
    2.1 石头口门水库集水区自然概况第22-25页
        2.1.1 地理位置第22页
        2.1.2 地形地貌第22页
        2.1.3 气候气象第22-23页
        2.1.4 水文水资源第23页
        2.1.5 土地利用现状第23-25页
    2.2 社会经济状况第25-26页
    2.3 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第26-33页
第三章 石头口门水库集水区生态安全评价第33-43页
    3.1. 确定评价单元第33页
    3.2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3-42页
        3.2.1 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框架第33-34页
        3.2.2 评价指标选定的原则第34页
        3.2.3 DPSIR指标体系建立第34-39页
        3.2.4 评价标准的确定与分级第39-40页
        3.2.5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第40-42页
    3.3 研究区生态安全评价第42-43页
        3.3.1 数据的采集与标准化第42页
        3.3.2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42-43页
第四章 石头口门水库上游集水区生态保护模式构建第43-56页
    4.1 生态保护模式构建原则与方法第43-46页
        4.1.1 研究区生态保护模式构建原则第43页
        4.1.2 研究区生态保护模式构建方法第43-46页
    4.2 生态保护耦合模式第46-52页
        4.2.1 二维耦合模式第46-51页
        4.2.2 三维耦合模式第51-52页
    4.3 生态保护模式的应用第52-56页
第五章 结论第56-58页
    5.1 主要结论第56-57页
    5.2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基于对东胜区小学的调查
下一篇:糖尿病肾病的古今用药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