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和选题 | 第11-50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介绍 | 第11-48页 |
1 概述 | 第11-14页 |
1.1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 第12-13页 |
1.2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 第13-14页 |
2 三氟甲基化反应 | 第14-21页 |
2.1 官能团的转化—CX_3到CF_3 | 第14-15页 |
2.2 直接引入CF_3 | 第15-21页 |
2.2.1 亲核三氟甲基化 | 第15-18页 |
2.2.2 自由基三氟甲基化 | 第18-21页 |
2.2.3 亲电三氟甲基化 | 第21页 |
3 亲电三氟甲基化试剂 | 第21-48页 |
3.1 Yagupolskii型试剂 | 第21-25页 |
3.1.1 合成 | 第21-24页 |
3.1.2 应用 | 第24-25页 |
3.2 Umemoto型试剂 | 第25-32页 |
3.2.1 三氟甲基二苯并氧族盐 | 第25-31页 |
3.2.2 三氟甲基苯并噻吩盐 | 第31-32页 |
3.3 Sulfoxime-based试剂 | 第32-33页 |
3.3.1 Adachi型试剂 | 第32-33页 |
3.3.2 Shibata-Johnson型试剂 | 第33页 |
3.4 Togni型试剂 | 第33-48页 |
3.4.1 合成 | 第34-39页 |
3.4.2 活化 | 第39-43页 |
3.4.3 应用 | 第43-48页 |
第二章 选题意义和研究策略 | 第48-50页 |
1 选题意义 | 第48-49页 |
2 研究策略 | 第49-50页 |
第二部分 苯基三氟甲基碘鎓的原位形成及sp~2C—H键三氟甲基化 | 第50-82页 |
第一章 二硫缩烯酮α-C的三氟甲基化 | 第50-66页 |
1 前言 | 第50-54页 |
1.1 烯烃的sp~2C—H键直接三氟甲基化反应 | 第50-53页 |
1.2 二硫缩烯酮的α-官能团化 | 第53-5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54-55页 |
2.2 二硫缩烯酮2的制备 | 第55-56页 |
2.3 α-三氟甲基二硫缩烯酮3的制备 | 第56-5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3.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57-60页 |
3.2 α-三氟甲基二硫缩烯酮的合成 | 第60-61页 |
3.3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61-62页 |
4 小结 | 第62页 |
5 结构表征 | 第62-66页 |
第二章 二硫缩烯酮α-C的五氟乙基化 | 第66-71页 |
1 实验部分 | 第66页 |
1.1 仪器和试剂 | 第66页 |
1.2 二硫缩烯酮2的制备 | 第66页 |
1.3 α-五氟乙基二硫缩烯酮4的制备 | 第6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6-68页 |
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66-67页 |
2.2 α-五氟乙基二硫缩烯酮的合成 | 第67-68页 |
2.3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68页 |
3 小结 | 第68-69页 |
4 结构表征 | 第69-71页 |
第三章 吲哚和富电子芳烃的三氟甲基化和五氟乙基化 | 第71-82页 |
1 前言 | 第71-7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74-76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74页 |
2.2 N-烷基取代的吲哚5的制备 | 第74页 |
2.3 3-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备 | 第74-75页 |
2.4 3-五氟乙基吲哚的制备 | 第75页 |
2.5 三氟甲基取代的富电子芳烃的制备 | 第75页 |
2.6 五氟乙基取代的富电子芳烃的制备 | 第75-7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76-80页 |
3.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76-77页 |
3.2 3-三氟甲基吲哚和3-五氟乙基吲哚的合成 | 第77-78页 |
3.3 三氟甲基取代的芳烃和五氟乙基取代的芳烃的合成 | 第78-79页 |
3.4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79-80页 |
4 小结 | 第80页 |
5 结构表征 | 第80-82页 |
第三部分 原位形成苯基三氟甲基碘鎓的机理 | 第82-105页 |
第一章 二硫缩烯酮的脱羧三氟甲基化 | 第82-90页 |
1 前言 | 第82-8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84-85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84页 |
2.2 α-羧基二硫缩烯酮11a的制备 | 第84页 |
2.3 α-三氟甲基二硫缩烯酮3的制备 | 第84-8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5-89页 |
3.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86-88页 |
3.2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88-89页 |
4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二章 原位形成的苯基三氟甲基碘鎓的质谱、核磁研究 | 第90-101页 |
1 前言 | 第90-9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91-92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91页 |
2.2 苯基三氟甲基碘鎓的HRMS-ESI-MS实验 | 第91页 |
2.3 苯基五氟乙基碘鎓的HRMS-ESI-MS实验 | 第91页 |
2.4 苯基三氟甲基碘鎓的~(19)F-NMR实验 | 第91-92页 |
2.5 苯基五氟乙基碘鎓的~(19)F-NMR实验 | 第9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0页 |
3.1 质谱研究 | 第92-94页 |
3.1.1 [PhICF_3]~+的检测 | 第92-93页 |
3.1.2 [PhIC_2F_5]~+的检测 | 第93-94页 |
3.2 ~(19)F-NMR研究 | 第94-100页 |
3.2.1 [PhICF_3]~+的检测 | 第94-98页 |
3.2.2 [PhIC_2F_5]~+的检测 | 第98-100页 |
4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三章 芳基三氟甲基碘鎓的活性调控 | 第101-105页 |
1 前言 | 第101-102页 |
1.1 Umemoto型试剂的活性调控 | 第101页 |
1.2 Togni型试剂的活性调控 | 第101-10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02-103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102-103页 |
2.2 芳碘二乙酸的制备 | 第103页 |
2.3 2-三氟甲基-1,3,5-三甲氧基苯的制备 | 第10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4页 |
4 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4页 |
论文总结及创新 | 第114-116页 |
附录 | 第116-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