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用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词调的发展 | 第12-25页 |
第一节 唐五代以来词调与词作内容的关系 | 第12-19页 |
一、唐五代词调与内容 | 第12-15页 |
二、北宋词调与内容 | 第15-19页 |
第二节 唐五代以来词调的发展与内容的转变 | 第19-25页 |
第二章 苏词用调分析 | 第25-57页 |
第一节 苏词词调的来源与形式 | 第25-31页 |
一、苏词词调的来源 | 第28-29页 |
二、苏词词调的形式 | 第29-31页 |
第二节 苏词用调对唐五代以来词调的继承与发展 | 第31-34页 |
一、对唐五代词调的沿用 | 第31-32页 |
二、对北宋以来词调的发展 | 第32-34页 |
第三节 苏词用调与声情的选择 | 第34-57页 |
一、苏词中的豪放词调 | 第41-45页 |
二、苏词中的婉约词调 | 第45-55页 |
三、苏词用调的声情特色 | 第55-57页 |
第三章 苏词用调与题材主题的关系 | 第57-71页 |
第一节 苏词的题材与主题 | 第57-60页 |
第二节 苏词题材主题取向与用调的关系 | 第60-71页 |
第四章 苏词用调与艺术手法 | 第71-88页 |
一、苏词用调与“以诗为词”的手法 | 第71-75页 |
二、打破格律的束缚 | 第75-81页 |
三、以“自我”为主体的抒情手法 | 第81-82页 |
四、词题与词序的运用 | 第82-85页 |
五、苏词的语言特色 | 第85-88页 |
第五章 苏词用调与苏词艺术风格 | 第88-95页 |
第一节 风格多样化,在对立中求统一 | 第88-91页 |
第二节 随物赋形的创作风格 | 第91-95页 |
第六章 苏词用调的影响 | 第95-107页 |
第一节 苏词词调的传播 | 第95-100页 |
第二节 苏词用调对宋代词作发展的影响 | 第100-107页 |
结论 | 第107-109页 |
附录一:唐五代词调与内容 | 第109-115页 |
附录二:宋代常用词调与内容 | 第115-123页 |
附录三:苏词的题材与内容归类 | 第123-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3页 |
后记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