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内食品安全消费者认知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国外食品安全消费者认知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4 国外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1.3 相关概念介绍和研究框架 | 第18-22页 |
1.3.1 相关概念介绍 | 第18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3.3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5 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消费者风险认知和风险交流理论和综述 | 第22-31页 |
2.1 消费者风险认知理论 | 第22-25页 |
2.1.1 消费者风险认知理论概括 | 第22页 |
2.1.2 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 | 第22页 |
2.1.3 心理测量范式 | 第22-23页 |
2.1.4 双因素模型 | 第23页 |
2.1.5 多维度模型 | 第23-24页 |
2.1.6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研究 | 第24-25页 |
2.2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综述 | 第25-31页 |
2.2.1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内涵 | 第25-26页 |
2.2.2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基本分类 | 第26-29页 |
2.2.3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基本原则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满意度调研 | 第31-37页 |
3.1 调研概况 | 第31-34页 |
3.1.1 调研简介 | 第31-32页 |
3.1.2 基于消费者认知的风险态度分类 | 第32-34页 |
3.2 调研结果 | 第34-35页 |
3.2.1 消费者对专家及机构风险交流满意度 | 第34页 |
3.2.2 消费者对企业风险交流的满意度 | 第34-35页 |
3.2.3 消费者对新媒体风险交流的满意度 | 第35页 |
3.3 调研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食品安认知及风险交流存在的问题 | 第37-46页 |
4.1 消费者食品安全基础知识有待增强 | 第37-40页 |
4.1.1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不足 | 第37页 |
4.1.2 消费者食品安全正面认知不足 | 第37页 |
4.1.3 消费者食品安全负面认知过高 | 第37-40页 |
4.2 专家及技术机构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作用待加强 | 第40-42页 |
4.2.1 专家及技术机构在风险交流中的作用 | 第40页 |
4.2.2 专家及技术机构在风险交流中的障碍 | 第40-42页 |
4.3 企业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有待健全 | 第42-44页 |
4.3.1 食品企业质量控制系统有待完善 | 第42-43页 |
4.3.2 食品企业信息交流系统有待完善 | 第43-44页 |
4.4 新媒体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有待规范 | 第44-46页 |
4.4.1 新媒体舆论环境增加政府应对的压力 | 第44-45页 |
4.4.2 新媒体风险交流的基础薄弱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消费者认知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国际经验借鉴 | 第46-52页 |
5.1 日本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 第46-48页 |
5.1.1 日本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概况及模式特点 | 第46页 |
5.1.2 日本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消费者参与情况 | 第46-47页 |
5.1.3 日本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经验借鉴 | 第47-48页 |
5.2 欧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 第48-49页 |
5.2.1 欧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概况及模式特点 | 第48页 |
5.2.2 欧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消费者参与情况 | 第48页 |
5.2.3 欧洲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经验借鉴 | 第48-49页 |
5.3 美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 第49-52页 |
5.3.1 美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概况及模式特点 | 第49-50页 |
5.3.2 美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消费者参与情况 | 第50页 |
5.3.3 美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经验借鉴 | 第50-52页 |
第六章 基于消费者认知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建议 | 第52-61页 |
6.1 食育交流策略 | 第52-54页 |
6.2 食品交流工程策略 | 第54-55页 |
6.3 专家及第三方机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 | 第55-57页 |
6.4 新媒体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 | 第57-6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1-62页 |
第八章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