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控制的概况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及AVC的使用状况 | 第10-11页 |
1.1.2 电压稳定控制的要求 | 第11-12页 |
1.1.3 电压稳定控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电压稳定控制的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变电站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18-23页 |
2.1 电压的稳定性 | 第18-19页 |
2.2 电压不稳的产生原因 | 第19-20页 |
2.3 变电站电压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3页 |
2.3.1 并联电容器对变电站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2 变压器分接头对变电站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3 负荷的无功电压对变电站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地区电网AVC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3-32页 |
3.1 自动电压控制(AVC)系统 | 第23页 |
3.2 AVC系统的控制模式 | 第23-25页 |
3.2.1 AVC两级电压控制模式 | 第23页 |
3.2.2 AVC三级电压控制模式 | 第23-24页 |
3.2.3 AVC主站系统配置 | 第24-25页 |
3.2.4 AVC子站系统配置 | 第25页 |
3.3 AVC系统的运行现状 | 第25-27页 |
3.4 地区电网AVC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7-32页 |
3.4.1 电网安全 | 第27-29页 |
3.4.2 系统正确率 | 第29-30页 |
3.4.3 人工干预 | 第30页 |
3.4.4 效果评价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模糊层次综合AVC评价法 | 第32-38页 |
4.1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 第32-34页 |
4.1.1 确定指标评价体系 | 第32-33页 |
4.1.2 确定评价体系的评判集 | 第33页 |
4.1.3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 第33-34页 |
4.1.4 确定评价因子的模糊权重向量 | 第34页 |
4.1.5 评判结果的计算 | 第34页 |
4.2 灰色关联分析法个体比较计算 | 第34-35页 |
4.3 模糊评价法评判AVC评价 | 第35-38页 |
4.3.1 评价体系的评判集的建立 | 第35-36页 |
4.3.2 评价体系层次模糊矩阵的建立 | 第36页 |
4.3.3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建立 | 第36页 |
4.3.4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修正 | 第36-37页 |
4.3.5 评价体系评判结果的计算 | 第37-38页 |
第五章 AVC评价体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 第38-43页 |
5.1 根据实际计算指标权重 | 第38-40页 |
5.2 根据实际建立模糊矩阵 | 第40-41页 |
5.3 指标计算 | 第41页 |
5.4 对于各个所含子站的评价及比较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3-44页 |
6.1 总结 | 第43页 |
6.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