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黑面神软膏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Abstract | 第3-4页 |
摘要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 软膏剂处方有效成分提取方法 | 第12-15页 |
1.1 水煎煮法 | 第12页 |
1.2 浸渍、渗漉法 | 第12页 |
1.3 回流提取法 | 第12-13页 |
1.4 水提醇沉法 | 第13页 |
1.5 油炸法 | 第13页 |
1.6 提取挥发油 | 第13-14页 |
1.7 直接使用中药材粉末 | 第14页 |
1.8 其它(多种提取方法联合应用) | 第14-15页 |
2 软膏剂基质 | 第15-16页 |
2.1 基质的分类 | 第15-16页 |
2.2 基质的成型 | 第16页 |
3 软膏剂的临床应用 | 第16-17页 |
3.1 在皮肤科方面的应用 | 第16-17页 |
3.2 在外伤科方面的应用 | 第17页 |
3.3 在内科、骨科方面的应用 | 第17页 |
4 结论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复方黑面神软膏处方提取工艺研究 | 第20-30页 |
1 材料 | 第20页 |
1.1 仪器 | 第20页 |
1.2 试药 | 第20页 |
2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 第20-24页 |
2.1 色谱条件 | 第20-22页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2页 |
2.5 精密度试验 | 第22-23页 |
2.6 重复性试验 | 第23页 |
2.7 稳定性试验 | 第23页 |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3-24页 |
3 正交试验 | 第24-28页 |
3.1 表儿茶素提取正交试验 | 第24-25页 |
3.2 苦参碱提取正交试验 | 第25-28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28-30页 |
4.1 处方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28页 |
4.2 检测波长及流动相的确定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复方黑面神软膏成型工艺研究 | 第30-38页 |
1 材料 | 第30页 |
1.1 仪器 | 第30页 |
1.2 试药 | 第30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2 基质种类及其配比研究 | 第30-32页 |
2.1 正交试验条件设计 | 第30-32页 |
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2页 |
2.3 验证试验 | 第32页 |
3 基质配比优选工艺研究 | 第32-33页 |
3.1 复方黑面神软膏的制备 | 第32页 |
3.2 基质优选指标及评分标准 | 第32-33页 |
4 复方黑面神软膏透皮吸收的研究 | 第33-34页 |
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3页 |
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3页 |
4.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3页 |
4.4 专属性试验 | 第33-34页 |
5 方法学考察 | 第34页 |
5.1 线性关系考察 | 第34页 |
5.2 精密度试验 | 第34页 |
5.3 稳定性试验 | 第34页 |
5.4 回收率试验 | 第34页 |
6 复方黑面神软膏的经皮渗透研究 | 第34-36页 |
6.1 离体皮肤的处理 | 第35页 |
6.2 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方法 | 第35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7 小结与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复方黑面神软膏质量标准研究 | 第38-52页 |
1 材料 | 第38-39页 |
1.1 仪器 | 第38页 |
1.2 试药 | 第38-39页 |
2 薄层色谱鉴别 | 第39-45页 |
2.1 黑面神薄层鉴别 | 第39-40页 |
2.2 苦参薄层鉴别 | 第40-41页 |
2.3 蛇床子薄层鉴别 | 第41-42页 |
2.4 白鲜皮薄层鉴别 | 第42-43页 |
2.5 地肤子薄层鉴别 | 第43-45页 |
3 含量测定 | 第45-50页 |
3.1 色谱条件 | 第45-46页 |
3.2 溶液的制备 | 第46-47页 |
3.3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 第47-50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0-52页 |
4.1 定性鉴别结果 | 第50-51页 |
4.2 定量鉴别结果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