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安平水准仪自动化装配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5页 |
1.1.2 课题意义 | 第15-16页 |
1.2 自动装配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自动装配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自动装配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自动安平水准仪装配及相关技术现状 | 第19-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自动安平水准仪装配任务分析 | 第22-30页 |
2.1 自动化程度分析 | 第22-23页 |
2.2 自动安平水准仪自动安平原理分析 | 第23-24页 |
2.3 自动安平水准仪结构分析 | 第24-27页 |
2.3.1 水准仪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2.3.2 水准仪零部件的联接方法 | 第25-27页 |
2.3.3 提高装配工艺性的结构改进 | 第27页 |
2.4 水准仪装配流程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自动装配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0-38页 |
3.1 装配机的选定 | 第30-33页 |
3.1.1 专用装配机 | 第30-31页 |
3.1.2 柔性自动装配机 | 第31-32页 |
3.1.3 装配机结构形式选定 | 第32-33页 |
3.2 装配系统功能单元 | 第33-36页 |
3.2.1 传送设备 | 第33-34页 |
3.2.2 给料系统 | 第34页 |
3.2.3 装配机器人 | 第34-35页 |
3.2.4 检测单元 | 第35-36页 |
3.2.5 控制单元 | 第36页 |
3.3 自动装配系统布局 | 第36-37页 |
3.3.1 设计参数 | 第36-37页 |
3.3.2 布局与工位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自动装配系统设计 | 第38-54页 |
4.1 装配系统精度要求 | 第38-39页 |
4.2 基础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4.2.1 工件转盘设计 | 第39页 |
4.2.2 水准仪本体夹具设计 | 第39-40页 |
4.3 执行模块设计 | 第40-52页 |
4.3.1 第一、第五工位设计 | 第40-41页 |
4.3.2 第二工位设计 | 第41-48页 |
4.3.3 第三、第四工位设计 | 第48-52页 |
4.4 自动装配系统整体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自动装配系统控制系统设计 | 第54-74页 |
5.1 控制系统任务及总体方案 | 第54-55页 |
5.2 气动控制原理 | 第55-56页 |
5.3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 | 第56-57页 |
5.4 主控元件 | 第57-66页 |
5.4.1 控制系统I/O分配及结构 | 第57-61页 |
5.4.2 输入输出分配表 | 第61-65页 |
5.4.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选定 | 第65-66页 |
5.5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6-72页 |
5.5.1 编程方式选择 | 第66-67页 |
5.5.2 整体控制程序设计 | 第67-71页 |
5.5.3 典型装配单元梯形图控制程序 | 第71-72页 |
5.6 交互界面设计 | 第72-7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总结 | 第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