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3-27页 |
1.1 EIAV概述 | 第13-18页 |
1.1.1 慢病毒属的构成 | 第13-14页 |
1.1.2 EIAV的认知及分类地位 | 第14页 |
1.1.3 EIAV的形态结构及理化特征 | 第14-15页 |
1.1.4 EIAV的致病性 | 第15页 |
1.1.5 EIAV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 | 第15-17页 |
1.1.6 EIAV弱毒疫苗的研制 | 第17-18页 |
1.2 天然免疫限制因子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1.2.1 宿主天然免疫限制因子Tetherin | 第20-22页 |
1.2.2 宿主天然免疫限制因子SAMHD1 | 第22-2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6页 |
2.1 主要材料 | 第27-30页 |
2.1.1 细胞与病毒 | 第27页 |
2.1.2 质粒与菌株 | 第27-28页 |
2.1.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第28-29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2.1.5 试剂配制 | 第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2.2.1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0-32页 |
2.2.2 细胞转染 | 第32页 |
2.2.3 Western Blotting | 第32页 |
2.2.4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及逆转录酶活性检测 | 第32-33页 |
2.2.5 荧光定量RT-PCR | 第33-34页 |
2.2.6 激光共聚焦 | 第34页 |
2.2.7 免疫共沉淀 | 第34页 |
2.2.8 表达SAMHD1基因的U937细胞系的构建 | 第34页 |
2.2.9 流式细胞技术 | 第34-35页 |
2.2.10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58页 |
3.1 Tetherin在EIAV弱毒疫苗致弱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 第36-46页 |
3.1.1 马、驴限制因子Tetherin抗病毒能力的比较和分析 | 第36-41页 |
3.1.2 Tetherin在病毒进化中的作用 | 第41-46页 |
3.2 马SAMHD1与EIAV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46-58页 |
3.2.1 马SAMHD1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 第46-50页 |
3.2.2 EIAV对马SAMHD1的拮抗作用研究 | 第50-58页 |
4 讨论 | 第58-63页 |
4.1 Tetherin在EIAV弱毒疫苗致弱过程中的作用 | 第58-60页 |
4.2 SAMHD1与EIAV的相互作用 | 第60-63页 |
5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82页 |
附录 | 第82-8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