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纤维素纳米晶/纳米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对生物聚酯协同增强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生物基聚合物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 生物基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第12-16页
        1.2.1 PHBV的性能第12-14页
        1.2.2 PHBV的改性及复合材料第14-16页
    1.3 纤维素纳米晶第16-18页
    1.4 纤维素纳米晶/纳米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第18-20页
        1.4.1 纳米银的制备第18页
        1.4.2 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第18-20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第20-22页
        1.5.1 研究目的第20页
        1.5.2 课题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3 课题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不同纳米银含量CNC-Ag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对生物聚酯协同增强机理研究第22-40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2-23页
        2.2.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2.2 实验仪器第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3.1 酯基化纤维素纳米晶的制备第23页
        2.3.2 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第23-24页
        2.3.3 PHBV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4页
    2.4 材料性能表征第24-26页
        2.4.1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第24页
        2.4.2 光学性能分析(UV-vis)第24页
        2.4.3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4页
        2.4.4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4页
        2.4.5 热重分析(TGA)第24-25页
        2.4.6 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分析(DSC)第25页
        2.4.7 机械性能分析第25页
        2.4.8 吸水率分析第25页
        2.4.9 水蒸汽透过率分析(WVP)第25-26页
        2.4.10 迁移性能分析第26页
        2.4.11 抗菌性能分析第26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26-38页
        2.5.1 纳米杂化材料形貌与尺寸第26-27页
        2.5.2 截面形貌第27-28页
        2.5.3 光学性能第28-29页
        2.5.4 化学结构第29-30页
        2.5.5 晶体结构第30-31页
        2.5.6 非等温结晶及熔融行为分析第31-35页
        2.5.7 热学性能第35-36页
        2.5.8 机械、阻隔和迁移性能第36-37页
        2.5.9 抗菌性能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CNC-Ag纳米杂化材料表面极性基团调控及性能表征第40-49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实验材料第40-41页
        3.2.1 实验原料第40页
        3.2.2 实验仪器第40-41页
    3.3 实验方法第41-42页
        3.3.1 纤维素纳米晶的制备第41页
        3.3.2 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第41-42页
    3.4 材料性能表征第42-43页
        3.4.1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第42页
        3.4.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2页
        3.4.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2-43页
        3.4.4 羧基含量第43页
        3.4.5 光学性能分析(UV-vis)第43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3.5.1 纳米杂化材料的形貌与尺寸第43-45页
        3.5.2 化学结构第45-46页
        3.5.3 羧基含量和接触角第46-47页
        3.5.4 紫外可见光谱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不同极性基团CNC-Ag纳米杂化材料对生物聚酯协同增强机理研究第49-65页
    4.1 前言第49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9-50页
        4.2.1 实验材料第49页
        4.2.2 实验仪器第49-50页
    4.3 PHBV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0页
    4.4 材料性能表征第50-53页
        4.4.1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第50页
        4.4.2 光学性能分析(UV-vis)第50-51页
        4.4.3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1页
        4.4.4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51页
        4.4.5 热重分析(TGA)第51页
        4.4.6 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分析(DSC)第51页
        4.4.7 拉伸性能分析第51页
        4.4.8 吸水率分析第51-52页
        4.4.9 水蒸汽透过率分析(WVP)第52页
        4.4.10 迁移性能分析第52页
        4.4.11 抗菌性能分析第52-53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53-64页
        4.5.1 截面形貌第53页
        4.5.2 光学性能第53-55页
        4.5.3 化学结构第55-59页
        4.5.4 晶体结构第59页
        4.5.5 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第59-60页
        4.5.6 热学性能第60-61页
        4.5.7 机械性能第61-62页
        4.5.8 迁移和阻隔性能第62-63页
        4.5.9 抗菌性能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8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石墨烯基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应用
下一篇:鲜茧生丝的微量组分及焙烘影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