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110-220KV输电线路雷击放电的原理 | 第13-21页 |
2.1 雷电产生的过程 | 第13页 |
2.2 雷电压和雷电流的形成 | 第13-14页 |
2.3 绝缘子闪络模型 | 第14页 |
2.4 雷电参数 | 第14-15页 |
2.4.1 雷暴日与雷暴小时 | 第14-15页 |
2.4.2 地面落雷密度 | 第15页 |
2.4.3 雷电流的幅值 | 第15页 |
2.5 110-22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 第15-21页 |
2.5.1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计算 | 第15-16页 |
2.5.2 线路的过电压计算 | 第16-19页 |
2.5.3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 第19-21页 |
第3章 桂林电网110-220KV输电线路现有的防雷措施计算评估 | 第21-36页 |
3.1 降低铁塔接地电阻 | 第21-22页 |
3.2 安装线路避雷器 | 第22-23页 |
3.2.1 避雷器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基本概况 | 第22-23页 |
3.2.2 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 | 第23页 |
3.3 线路避雷器的选点、确定安装数量和相别 | 第23-32页 |
3.3.1 桂林电网需要安装线路避雷器的线路雷害情况 | 第24页 |
3.3.2 需要安装线路避雷器的线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和雷击特征 | 第24-25页 |
3.3.3 安装线路避雷器的杆塔接地电阻、防雷措施和历年防雷改造情况 | 第25-26页 |
3.3.4 线路避雷器的使用情况和动作情况 | 第26-30页 |
3.3.5 安装线路避雷器的防雷效果分析 | 第30-32页 |
3.4 合理选择110-220KV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 第32-35页 |
3.4.1 绝缘子串的选择 | 第32-34页 |
3.4.2 塔头空气间隙和绝缘的选择 | 第34页 |
3.4.3 加强线路绝缘 | 第34-35页 |
3.4.4 双回输电线路不同回路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 第35页 |
3.5 架设耦合地线 | 第35-36页 |
第4章 桂林电网110-22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故障综合分析 | 第36-45页 |
4.1 桂林电网110-220KV线路运行情况 | 第36-39页 |
4.2 线路经过地区地形地貌对雷击故障的影响 | 第39-41页 |
4.3 耐雷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4.3.1 杆塔接地电阻对雷击故障的影响 | 第41页 |
4.3.2 杆塔高度、档距、电压对雷击故障的影响 | 第41-43页 |
4.4 气象条件对雷击故障的影响 | 第43-45页 |
第5章 桂林电网110-220KV输电线路的防雷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45-61页 |
5.1 桂林电网110-220KV输电线路分布区域的雷电活动情况 | 第45-49页 |
5.2 110KV-220KV输电线路现有防雷措施存在问题分析 | 第49-52页 |
5.2.1 杆塔接地电阻超标 | 第50-51页 |
5.2.2 对同塔并架线路没有考虑线路导线相序排列 | 第51页 |
5.2.3 高杆塔、大跨越线路段对耐雷性能的影响 | 第51页 |
5.2.4 山区地形对线路保护角影响 | 第51-52页 |
5.2.5 山区地形对大地屏蔽效果的影响 | 第52页 |
5.2.6 山区地质地貌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 | 第52页 |
5.2.7 输电线路中玻璃绝缘子的影响 | 第52页 |
5.3 雷电定位系统在防雷中的应用 | 第52-53页 |
5.3.1 雷电定位系统 | 第52页 |
5.3.2 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的应用 | 第52-53页 |
5.3.3 雷电定位系统实际应用中的误差 | 第53页 |
5.4 桂林地区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案例分析 | 第53-61页 |
5.4.1 跳闸情况分析 | 第53-54页 |
5.4.2 故障信息分析 | 第54-59页 |
5.4.3 设备元件分析 | 第59页 |
5.4.4 雷击故障特征及特点 | 第59-61页 |
第6章 桂林电网110-220KV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改进及实践 | 第61-71页 |
6.1 考虑输电线路综合差异化防雷措施 | 第61-65页 |
6.1.1 对桂林地区正在运行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 第61-64页 |
6.1.2 对桂林地区新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 第64-65页 |
6.2 110-220KV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改进 | 第65-70页 |
6.3 110-220KV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的工程应用及效果分析 | 第70-7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