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第1章 中国海上保险明示保证实证研究 | 第13-25页 |
| 1.1 中国海上保险明示保证案例实证分析 | 第13-19页 |
| 1.1.1 明确承认明示保证条款效力 | 第13-15页 |
| 1.1.2 回避的明示保证——除外责任 | 第15-16页 |
| 1.1.3 不予承认的明示保证 | 第16-18页 |
| 1.1.4 司法实践中开航日期的保证 | 第18-19页 |
| 1.2 中国海上保险法明示保证法律规定 | 第19-22页 |
| 1.2.1 《海商法》规定的明示保证 | 第19-20页 |
| 1.2.2 我国《保险法》对明示保证的规定 | 第20-21页 |
| 1.2.3 最高院《司法解释》对明示保证的规定 | 第21-22页 |
| 1.3 我国现行海上保险明示保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 1.3.1 《海商法》中对明示保证的定义不明确 | 第22页 |
| 1.3.2 海上保险条款中保证条款的法律性质不明确 | 第22-23页 |
| 1.3.3 明示保证制度在实践中少被采用 | 第23-24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2章 中国海上保险默示保证缺失实证研究 | 第25-35页 |
| 2.1 中国海上保险默示保证缺失案例实证分析 | 第25-28页 |
| 2.1.1 被保险船舶不适航 | 第25-26页 |
| 2.1.2 被保险船舶不适货 | 第26-27页 |
| 2.1.3 合法性问题 | 第27-28页 |
| 2.2 中国海上保险默示保证缺失替代措施的实证分析 | 第28-32页 |
| 2.2.1 约定的除外责任 | 第28-29页 |
| 2.2.2 附条件的免责条款 | 第29-31页 |
| 2.2.3 法定免责事由 | 第31-32页 |
| 2.3 英国默示保证与我国制度缺失替代措施的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 2.3.1 性质不同——默示保证与除外责任 | 第32-33页 |
| 2.3.2 法律后果不同 | 第33-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中国海上保险保证违反后果实证研究 | 第35-46页 |
| 3.1 中国海上保险保证违反后果之解约模式实证分析 | 第35-38页 |
| 3.1.1 《海商法》下保险人享有的解约权 | 第35-36页 |
| 3.1.2 保险人解约权的行使方式及期间 | 第36-37页 |
| 3.1.3 保险人行使解约权的法律后果 | 第37-38页 |
| 3.2 中国海上保险保证违反后果之除外模式实证分析 | 第38-40页 |
| 3.2.1 海事司法实践中保证违反除外模式现状 | 第38-39页 |
| 3.2.2 我国保证违反除外模式产生的原因 | 第39-40页 |
| 3.3 中英海上保险保证违反后果比较分析 | 第40-44页 |
| 3.3.1 违反保证的法律后果——自动解除责任与法定解约权 | 第40-41页 |
| 3.3.2 违反保证后果的严格性 | 第41-43页 |
| 3.3.3 英国保证违反的改革和变通 | 第43-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中国海上保险保证的未来——完善还是废弃 | 第46-58页 |
| 4.1 中国海上保险保证完善方案的不合理性 | 第46-48页 |
| 4.1.1 参照MIA1906完善我国海上保险保证制度方案的不合理性 | 第46-47页 |
| 4.1.2 增加现行海上保险立法内容方案的不合理性 | 第47页 |
| 4.1.3 将保证违反后果由解约权改为责任中止方案的不合理性 | 第47-48页 |
| 4.2 中国海上保险保证废弃之合理性 | 第48-50页 |
| 4.2.1 中国海上保险保证废弃之必然性 | 第49页 |
| 4.2.2 中国海上保险保证废弃之可行性 | 第49-50页 |
| 4.3 海上保险保证制度之替代措施——构建海上保险风险变更制度 | 第50-56页 |
| 4.3.1 构建海上保险风险变更制度的立法基础 | 第51-52页 |
| 4.3.2 风险变更制度与中英海上保险保证制度比较 | 第52-54页 |
| 4.3.3 构建海上保险风险变更制度以替代保证制度的合理性 | 第54-5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附录 1997-2016年中国海上保险明示保证公开案例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