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2页 |
1.4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创新 | 第12-14页 |
1.4.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4.2 本文的创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消费信贷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2.1 消费经济理论 | 第14-16页 |
2.1.1 持久收入假定和生命周期假定 | 第14-15页 |
2.1.2 信用关系的发展 | 第15-16页 |
2.2 消费信贷与经济发展 | 第16-18页 |
2.3 消费信贷的现状 | 第18-20页 |
2.3.1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概况 | 第18-19页 |
2.3.2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2.4 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2.5 传统商业银行加大对消费信贷的重视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理论基础 | 第24-38页 |
3.1 互联网金融概念 | 第24-30页 |
3.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形态 | 第24-25页 |
3.1.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 第25-27页 |
3.1.3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与革新 | 第27-30页 |
3.2 互联网消费信贷运作模式 | 第30-32页 |
3.3“京东白条”运作模式 | 第32-36页 |
3.3.1 京东白条产品简介 | 第32-33页 |
3.3.2 白条服务内容 | 第33-34页 |
3.3.3 京东白条”风控实施具体办法。 | 第34-36页 |
3.4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消费信贷的影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消费信贷的变革 | 第38-45页 |
4.1 消费信贷中互联网金融的作用 | 第38-40页 |
4.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消费信贷具体变革措施 | 第40-43页 |
4.2.1 营销方式的变革措施 | 第40-42页 |
4.2.2 贷款决策的变革措施 | 第42-43页 |
4.2.3 贷后管理的变革措施 | 第43页 |
4.3 变革措施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4.3.1 消费信贷产品深度的缺乏 | 第43-44页 |
4.3.2 消费信贷体制不健全 | 第44页 |
4.3.3 消费信贷营销方式的单一 | 第44-45页 |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民生银行消费信贷因对案例研究 | 第45-57页 |
5.1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案例-民生银行“消费信贷工厂”项目分析 | 第45-47页 |
5.1.1 民生银行的“信贷工厂”的内涵 | 第45页 |
5.1.2 民生银行的“信贷工厂”的延伸“消费信贷工厂” | 第45-47页 |
5.2 民生银行消费信贷的经验教训 | 第47-49页 |
5.2.1 民生银行“消费信贷工厂”的营销变革 | 第47-48页 |
5.2.2 民生银行“消费信贷工厂”的决策变革 | 第48页 |
5.2.3 民生银行“消费信贷工厂”的贷后管理 | 第48页 |
5.2.4 民生银行“消费信贷工厂”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5.3 民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SWOT分析 | 第49-53页 |
5.3.1 面临的优势 | 第49-50页 |
5.3.2 存在的劣势 | 第50-52页 |
5.3.3 潜在的机会 | 第52页 |
5.3.4 面临的威胁 | 第52-53页 |
5.4 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困境的对策 | 第53-57页 |
5.4.1 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 | 第53-54页 |
5.4.2 内部劣势与外部机遇 | 第54-55页 |
5.4.3 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 | 第55页 |
5.4.4 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 | 第55页 |
5.4.5 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出路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