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1页 |
第2章 国家出资公司、企业的认定 | 第11-20页 |
2.1 公司与企业的区别 | 第12页 |
2.2 国家出资公司、企业类型 | 第12-15页 |
2.2.1 纯国有公司、企业 | 第12-13页 |
2.2.2 国有控股公司、企业 | 第13页 |
2.2.3 国家参股的公司、企业 | 第13页 |
2.2.4 企业性质分析 | 第13-15页 |
2.3 国家出资公司、企业认定疑难问题分析 | 第15-20页 |
2.3.1 改制企业认定难点问题解析 | 第15-17页 |
2.3.2 挂靠企业性质认定 | 第17-18页 |
2.3.3 二次派生企业性质认定 | 第18-20页 |
第3章 国家出资公司、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 第20-32页 |
3.1 国家工作人员认定的法律规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20-22页 |
3.1.1 第一次变革(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 | 第20页 |
3.1.2 第二次变革(文化大革命之后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 第20-21页 |
3.1.3 第三次变革(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 第21页 |
3.1.4 小结 | 第21-22页 |
3.2 实质标准--从事公务的认定 | 第22-24页 |
3.2.1 从事公务的内涵 | 第22-23页 |
3.2.2 公务相关概念辨析 | 第23-24页 |
3.3 形式标准--委派的认定 | 第24-29页 |
3.3.1 委派的内涵与外延 | 第24-25页 |
3.3.2 委派认定中疑难问题探析 | 第25-29页 |
3.4 引言案例解析 | 第29-32页 |
3.4.1 案例一解析 | 第29-30页 |
3.4.2 案例二解析 | 第30-31页 |
3.4.3 案例三解析 | 第31页 |
3.4.4 案例四解析 | 第31-32页 |
第4章 司法实践中对国家工作人员认定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解决途径 | 第32-38页 |
4.1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32-34页 |
4.1.1 概念界定不明,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标准 | 第32页 |
4.1.2 罪责刑不相一致情况仍然存在 | 第32-33页 |
4.1.3 审判能力的有限性 | 第33页 |
4.1.4 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 第33-34页 |
4.2 解决途径 | 第34-38页 |
4.2.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34页 |
4.2.2 明确刑法之中相关概念界定标准 | 第34-35页 |
4.2.3 修改刑法中非国家工作人员法定刑 | 第35页 |
4.2.4 建立统一职务犯罪侦查机构 | 第35页 |
4.2.5 司法审查建议 | 第35-36页 |
4.2.6 采用判例指导的方式形成统一执法尺度 | 第36-38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