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大麦RILs籽粒和株型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1.1 数量性状位点(QTL)研究第10-14页
        1.1.1 分子标记的选择与类型第11-12页
        1.1.2 作图群体第12-13页
        1.1.3 遗传连锁图第13页
        1.1.4 QTL定位方法第13-14页
    1.2 大麦重要农艺性状的QTL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大麦籽粒性状QTL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2 株型相关QTL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材料第18页
    2.2 方法第18-21页
        2.2.1 田间试验第18页
        2.2.2 田间株型考察第18-19页
        2.2.3 室内考种第19-20页
        2.2.4 DArT高密度图谱的构建第20页
        2.2.5 表型数据分析第20页
        2.2.6 QTL定位分析第20页
        2.2.7 预测候选基因第20-2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1-38页
    3.1 构建的DArT标记高密度图谱第21页
    3.2 大麦农艺性状的表型分析第21-28页
        3.2.1 亲本及群体的比较分析第21-22页
        3.2.2 群体的频次分布图第22页
        3.2.3 RILs群体农艺性状的表型相关性分析第22-28页
    3.3 籽粒性状的QTL分析第28-29页
        3.3.1 粒型QTL分析第28-29页
        3.3.2 大麦百粒重的QTL第29页
        3.3.3 籽粒性状各年份间的重复QTL第29页
    3.4 大麦株型性状的QTL分析第29-31页
    3.5 QTL簇第31页
    3.6 预测的候选基因第31-34页
    3.7 小结与讨论第34-38页
        3.7.1 野生资源的重要性第34-35页
        3.7.2 连锁遗传图谱和群体第35页
        3.7.3 关于QTL定位结果第35-36页
        3.7.4 农艺性状的候选基因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地方小麦抗旱相关性状关联分析
下一篇:人工合成小麦群体成熟胚组织培养特性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