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隔震层位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建筑隔震技术的概述第10-13页
        1.2.1 基础隔震技术的概述第11-12页
        1.2.2 层间隔震技术的概述第12-13页
    1.3 隔震的研究和发展第13-14页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隔震装置的力学性能及计算模型第15-23页
    2.1 隔震装置概述及分类第15页
    2.2 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第15-20页
        2.2.1 形状系数第15-16页
        2.2.2 竖向承载力第16页
        2.2.3 竖向刚度第16-18页
        2.2.4 水平方向刚度第18-20页
        2.2.5 阻尼特性第20页
    2.3 滑移支座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框架结构基础隔震设计分析第23-40页
    3.1 工程概况第23-24页
    3.2 结构初步设计第24-28页
        3.2.1 模型的初步设计第24-25页
        3.2.2 隔震层的初步设计第25-28页
    3.3 隔震结构设计分析第28-39页
        3.3.0 框架结构数值模型的建立第28-29页
        3.3.1 模态分析第29-30页
        3.3.2 多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第30-36页
        3.3.3 罕遇地震下的静力非线性分析第36-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40-69页
    4.1 结构模型概况第40-41页
    4.2 无隔震结构分析概况第41-46页
        4.2.1 无隔震结构在SAP2000的建立第41-42页
        4.2.2 多遇地震下时程分析第42-44页
        4.2.3 罕遇地震下的静力非线性分析第44-46页
    4.3 隔震结构设计概况第46-55页
        4.3.1 工程概况第46-48页
        4.3.2 各模型支座的选取第48-50页
        4.3.3 层间隔震结构的设计及分析第50-55页
    4.4 隔震结构对比分析第55-67页
        4.4.1 模态分析第55-56页
        4.4.2 时程分析第56-62页
        4.4.3 静力非线性分析第62-67页
        4.4.4 小结第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某框架结构抗震隔震分析第69-89页
    5.1 原框架结构性能分析第69-75页
        5.1.1 工程概况第69-70页
        5.1.2 荷载情况第70页
        5.1.3 原结构的性能分析第70-75页
    5.2 层间隔震方案分析第75-88页
        5.2.1 无隔震方案分析第75-77页
        5.2.2 层间隔震与原结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第77-88页
    5.3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结论第89-90页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致谢第94-95页
作者简介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结构住宅中平行弦钢桁架梁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速列车通过跨线桥梁时的气动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