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制度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2.2 现实意义第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16-19页
        1.4.1 研究创新之处第16页
        1.4.2 研究不足之处第16-19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9-27页
    2.1 制度的相关概念第19页
    2.2 经济增长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9-22页
        2.2.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20页
        2.2.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20-21页
        2.2.3 内生增长理论第21-22页
    2.3 制度理论及文献综述第22-27页
        2.3.1 旧制度学派的制度理论第22-23页
        2.3.2 新制度学派的制度理论第23-24页
        2.3.3 制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第24-27页
第三章 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分析第27-33页
    3.1 制度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第27-29页
        3.1.1 制度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第27页
        3.1.2 制度对经济秩序的影响第27-28页
        3.1.3 制度对经济负外部性的影响第28-29页
    3.2 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第29-33页
        3.2.1 制度对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影响第29-30页
        3.2.2 制度对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第30-33页
第四章 制度与东部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第33-49页
    4.1 东部地区制度状况分析第33-38页
        4.1.1 制度指标的选取第33-34页
        4.1.2 制度创新领先,整体制度水平优第34-35页
        4.1.3 对外开放水平高,但波动性大第35页
        4.1.4 市场化水平高,但进程放缓第35-37页
        4.1.5 政府干预程度低,呈V型发展第37页
        4.1.6 产权制度多元化水平高第37-38页
    4.2 东部典型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与制度变迁第38-41页
        4.2.1 "苏南模式"与制度变迁第38-39页
        4.2.2 "珠三角模式"与制度变迁第39-40页
        4.2.3 "温州模式"与制度变迁第40-41页
        4.2.4 简要总结第41页
    4.3 制度与东部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第41-49页
        4.3.1 整体制度水平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第41-43页
        4.3.2 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第43-44页
        4.3.3 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第44-45页
        4.3.4 政府干预程度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第45-46页
        4.3.5 产权多元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第46-49页
第五章 制度对东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9-57页
    5.1 计量模型的构建第49-50页
    5.2 数据来源和指标说明第50页
        5.2.1 数据来源第50页
        5.2.2 指标的选取及处理第50页
    5.3 实证结果分析第50-57页
        5.3.1 模型检验第51页
        5.3.2 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第51-57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7-61页
    6.1 研究结论第57-58页
    6.2 政策建议第58-61页
        6.2.1 加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东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第58页
        6.2.2 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高东部经济增长活力和潜力第58页
        6.2.3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提高东部对外对内开放水平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研发/广告与渠道结构互动研究--基于产品相关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