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C纳米晶体改性PVDF膜的制备和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TiO_2的结构性质 | 第13-14页 |
| ·TiO_2改性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阳离子渗杂改性TiO_2 | 第14-15页 |
| ·阴离子掺杂改性TiO_2 | 第15-16页 |
| ·与其他半导体耦合 | 第16页 |
| ·聚偏氟乙烯(PVDF)简介 | 第16-18页 |
| ·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 ·表面改性 | 第18-19页 |
| ·共混改性 | 第19-21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21-23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1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2章 TiO_2-C纳米晶体的制备 | 第23-30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3-24页 |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23页 |
| ·主要的实验仪器 | 第23页 |
| ·TiO_2-C纳米晶体的制备 | 第23-24页 |
| ·TiO_2-C纳米晶体表征 | 第24页 |
| ·FTIR | 第24页 |
| ·XRD | 第24页 |
| ·TiO_2-C纳米晶体活性评价实验 | 第24-26页 |
| ·目标降解物的确定 | 第24-25页 |
| ·光催化反应装置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28页 |
| ·FTIR讨论 | 第26-27页 |
| ·XRD讨论 | 第27页 |
| ·TiO_2-C活性评价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3章 改性PVDF膜的制备 | 第30-34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0页 |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0页 |
| ·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30页 |
| ·聚偏氟乙烯膜的制备方法 | 第30-32页 |
|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改性PVDF膜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最优化实验 | 第34-42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4页 |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4页 |
| ·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TiO_2-C纳米颗粒改性PVDF膜的制备 | 第34-35页 |
| ·表征测试 | 第35-36页 |
| ·膜通量 | 第35页 |
| ·蛋白质吸附 | 第35-36页 |
| ·对模拟废水处理 | 第36-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表征测试结果 | 第37-38页 |
| ·COD评价 | 第38-39页 |
| ·氨氮测试 | 第39-40页 |
| ·总磷分析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最优化膜与PVDF纯膜对比试验 | 第42-55页 |
| ·改性膜的制备 | 第42页 |
| ·膜性能测试和表征 | 第42-43页 |
| ·纯水通量测试 | 第42页 |
| ·截留率测定 | 第42页 |
| ·动态接触角测试 | 第42页 |
| ·XRD、SEM、FT-IR表征、膜拉伸强度测试 | 第42-43页 |
| ·光催化实验 | 第43-44页 |
| ·目标污染物确定 | 第43页 |
| ·活性艳红X-3B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44页 |
| ·活性艳红初始浓度影响 | 第44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44页 |
| ·光源的影响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 ·表面形态 | 第44-45页 |
| ·FTIR分析 | 第45-46页 |
| ·XRD分析 | 第46页 |
| ·膜拉伸强度测试 | 第46-47页 |
| ·接触角测试 | 第47-48页 |
| ·纯水通量测试 | 第48页 |
| ·截留率测试 | 第48-49页 |
|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