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山构造带东南缘蛇绿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以红柳河蛇绿岩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 前言 | 第7-12页 |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 选题依据 | 第7页 |
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 前人研究基础及存在问题 | 第8-9页 |
(三)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0-12页 |
二、 中天山地质背景 | 第12-23页 |
(一)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 第12-14页 |
(二)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23页 |
1、 地层 | 第16-20页 |
2、 构造 | 第20-21页 |
3、 岩浆岩及岩浆作用 | 第21-22页 |
4、 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 第22-23页 |
三、 红柳河蛇绿岩的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 第23-29页 |
(一) 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 第23-24页 |
(二) 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24-29页 |
1、 橄辉岩 | 第24-25页 |
2、 辉长岩 | 第25-26页 |
3、 基性火山岩 | 第26-27页 |
4、 共生岩石 | 第27-29页 |
四、 红柳河蛇绿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5页 |
(一) 分析方法 | 第29页 |
(二) 分析结果 | 第29-35页 |
1、 主量元素 | 第30-32页 |
2、 微量及稀土元素 | 第32-35页 |
五、 红柳河蛇绿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 | 第35-39页 |
六、 红柳河蛇绿岩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 | 第39-43页 |
(一) 蛇绿岩与古洋壳演化的时空联系 | 第39-40页 |
(二) 红柳河蛇绿岩与南天山洋构造-岩浆演化 | 第40-43页 |
七、 结论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