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支路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能源使用现状 | 第7-8页 |
·中国光伏资源分布 | 第8-9页 |
·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以及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以及现状 | 第10-11页 |
·光伏发电系统结构 | 第11-13页 |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 第11页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分类 | 第11-13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光伏系统建模及特性研究 | 第14-22页 |
·光伏电池基本模型 | 第14-15页 |
·光伏电池MATLAB建模 | 第15-18页 |
·光伏电池MATLAB建模 | 第15-16页 |
·光照及温度对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16-18页 |
·光伏整列输出特性分析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MPPT控制策略研究 | 第22-31页 |
·MPPT控制模型 | 第22页 |
·基于P&O法的MPPT控制模型 | 第22-25页 |
·Boost电路模型 | 第23-24页 |
·P&O法仿真验证 | 第24-25页 |
·电导增量法 | 第25-26页 |
·改进的P&O法 | 第26-30页 |
·P&O法改进策略 | 第27-28页 |
·改进后的变步长P&O法 | 第28页 |
·仿真验证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多支路光伏逆变器的并网控制策略 | 第31-46页 |
·引言 | 第31页 |
·多支路功率跟踪控制器模型 | 第31-37页 |
·Boost电路控制模型 | 第31-33页 |
·MPPT控制器单支路仿真验证 | 第33-35页 |
·MPPT控制器多支路仿真验证 | 第35-37页 |
·MPPT控制器仿真结果分析 | 第37页 |
·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 | 第37-45页 |
·逆变器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逆变器电压外环设计 | 第40-41页 |
·基于PI的电流环控制策略 | 第41-42页 |
·仿真验证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光伏并网逆变器硬件设计 | 第46-64页 |
·引言 | 第46页 |
·功率跟踪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46-53页 |
·功率跟踪控制器硬件结构 | 第46-47页 |
·MPPT控制器主电路设计 | 第47-49页 |
·控制芯片选及电路设计 | 第49页 |
·模拟量输出电路 | 第49-50页 |
·三角载波电路 | 第50-51页 |
·电流及电压检测 | 第51-52页 |
·电流及电压检测 | 第52-53页 |
·调制电路 | 第53页 |
·并网逆变器硬件设计 | 第53-64页 |
·并网逆变器硬件结构 | 第53-54页 |
·伺服电源设计 | 第54-59页 |
·伺服电源结构 | 第54-55页 |
·伺服电源电路设计 | 第55-57页 |
·伺服电源变压器设计 | 第57-59页 |
·IGBT选型 | 第59-60页 |
·斩波电路电感及电容参数设计 | 第60-61页 |
·IGBT驱动设计 | 第61-64页 |
·IGBT驱动性能需求 | 第61-62页 |
·逆变器IGBT驱动电路 | 第62-63页 |
·逆变器IGBT驱动保护电路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实验验证 | 第64-68页 |
·实验平台介绍 | 第64-65页 |
·实验结果 | 第65-6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实验结论 | 第67-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总结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和录用相关文献列表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