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穿越题材电视剧叙事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5页 |
| 一、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一)研究起源 | 第10-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一)穿越剧流行的原因 | 第12页 |
| (二)穿越剧的叙事学研究 | 第12-13页 |
| (三)对韩国穿越剧的研究 | 第13页 |
| (四)有关中韩影视剧的研究 | 第13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四、研究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穿越题材电视剧的界定 | 第15-17页 |
| 一、什么是穿越剧 | 第15页 |
| 二、穿越剧的基本特点 | 第15页 |
| 三、穿越剧样本的选取 | 第15-17页 |
| (一)中国穿越剧代表作 | 第16页 |
| (二)韩国穿越剧代表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中韩穿越剧的发展及其流行原因 | 第17-22页 |
| 一、中国穿越剧的发展 | 第17-18页 |
| 二、韩国穿越剧的发展 | 第18-19页 |
| 三、两国穿越剧的流行原因 | 第19-22页 |
| (一)受众心理因素 | 第19-20页 |
| (二)传播环境因素 | 第20-21页 |
| (三)文本叙事因素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中韩穿越剧叙事差异 | 第22-36页 |
| 一、中韩穿越剧的叙事语境分析 | 第22-23页 |
| (一)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中韩穿越剧 | 第22-23页 |
| (二)审美泛化与日常生活审美的后现代性 | 第23页 |
| 二、中韩穿越剧的叙事框架对比 | 第23-27页 |
| (一)叙事功能与序列 | 第23-25页 |
| (二)事件的结合原则 | 第25-27页 |
| 三、中韩穿越剧的叙事特点对比 | 第27-30页 |
| (一)穿越方式 | 第27-28页 |
| (二)角色设置分析 | 第28-30页 |
| 四、中韩穿越剧的深层叙事—后现代叙事特征 | 第30-36页 |
| (一)对作品的复制与多重复制 | 第31-32页 |
| (二)融合事实与虚构、现实与神话、原创与模仿 | 第32-33页 |
| (三)消解影视剧不同类别和体裁的界限 | 第33-34页 |
| (四)不可靠叙述者增加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我国穿越剧叙事存在问题分析 | 第36-39页 |
| 一、叙事模式单一 | 第36-38页 |
| (一)情节结构模式化 | 第36-37页 |
| (二)人物形象简单--脸谱化 | 第37-38页 |
| 二、创作主题同质化 | 第38-39页 |
| (一)以爱情为主的故事线 | 第38页 |
| (二)穿越类型同质化倾向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我国穿越剧发展对策及发展前景 | 第39-44页 |
| 一、发展对策 | 第39-42页 |
| (一)创作类型的创新 | 第39-41页 |
| (二)情节结构的创新 | 第41-42页 |
| 二、发展前景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参考影视剧 | 第47-48页 |
| 后记 | 第48-49页 |
| 附录A: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 附录B:中韩穿越剧的调查问卷 | 第50-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