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世说体”界定 | 第7-10页 |
二、清“世说体”小说与《今世说》概述 | 第10-11页 |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世说新语》与《今世说》创作背景与作者比较 | 第13-24页 |
第一节 不同的历史时期 相似的文人境遇 | 第13-17页 |
一、动荡的时政民心 | 第13-14页 |
二、无奈的文人境遇 | 第14-17页 |
第二节 不同的士林风度 | 第17-24页 |
一、自由斗争之精神成临川之高格 | 第18-20页 |
二、进退维谷之境遇塑丹麓之懦弱自保 | 第20-24页 |
第二章 《今世说》与《世说新语》叙事特点之比较 | 第24-46页 |
第一节 《今世说》对《世说新语》的承袭与发展 | 第24-42页 |
一、关注对象 | 第24-25页 |
二、实录精神 | 第25-26页 |
三、叙述手法 | 第26-39页 |
四、体例设置 | 第39-42页 |
第二节 《今世说》的新尝试及缺憾 | 第42-46页 |
一、“引长盖短” | 第42-43页 |
二、“多所阙遗” | 第43-46页 |
第三章 《今世说》在“世说体”中的特殊价值 | 第46-54页 |
第一节 “世说”精神在清代的延续和发扬 | 第46-49页 |
一、规矩世风、树立道统的志向 | 第46-48页 |
二、惺惺相惜、士林风度的呼唤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世说体”的新尝试 | 第49-54页 |
一、以今述今 劳苦功高 | 第50-51页 |
二、经世之作 文逊于史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表:《今世说》所选人物情况表 | 第58-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