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模仿自然时 | 第7-11页 |
一、初识自然 | 第7-8页 |
二、自然物初入艺术创作 | 第8-9页 |
1. 伯纳德·帕里希(Bernard Palissy) | 第8页 |
2. 温佐·雅姆尼策尔(Wenzel Jamnitzer) | 第8-9页 |
三、人类对自然物的科学探索 | 第9-11页 |
1. 汉斯·基隆(Hans Sloane) | 第9-10页 |
2. 玛利亚·西比拉·梅里安(Maria SibyllaMerian) | 第10页 |
3.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大变革之后自然物在艺术创作中的重新思考 | 第11-13页 |
一、摄影术的出现 | 第11-12页 |
二、艺术变革 | 第12页 |
三、复制时代(艺术表达更趋主观) | 第12-13页 |
第三章 媒介的发展对自然物在艺术表达中的影响 | 第13-19页 |
一、媒介在艺术表达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1. 戴安娜·谢勒(Diana Scherer) | 第14-15页 |
二、自然物作为媒介的特点 | 第15-19页 |
1. 时间性 | 第15-16页 |
2. 空间性 | 第16页 |
3. 传承性 | 第16-17页 |
4. 功能性 | 第17-18页 |
5. 综合性 | 第18-19页 |
第四章 观看对艺术创作的补充 | 第19-21页 |
一、观看的发生 | 第19-20页 |
二、观看与体验 | 第20-21页 |
第五章 自然物在艺术表达中的引申思考 | 第21-27页 |
一、自然物在艺术创作中的哲学思考 | 第22-26页 |
1. 安迪·高兹沃斯(Andy Goldsworthy) | 第22-26页 |
二、社会生态思考 | 第26-27页 |
博伊斯—“7000棵橡树”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
注释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