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兰花育种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育种方法概述 | 第12-13页 |
·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杂交兰花快繁体系 | 第14-15页 |
·杂交兰快繁体系的建立现状 | 第14-15页 |
·外植体的选取 | 第15页 |
·杂交兰无菌萌发体系 | 第15-17页 |
·杂交兰无菌萌发体系流程 | 第15页 |
·种子的采集与保存 | 第15-16页 |
·种子消毒 | 第16页 |
·种子预处理 | 第16-17页 |
·影响萌发的因素 | 第17页 |
·兰花无菌快繁条件的选择 | 第17-23页 |
·基本培养基 | 第17-19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19-20页 |
·蔗糖 | 第20-21页 |
·有机添加物 | 第21页 |
·活性炭 | 第21-22页 |
·培养条件 | 第22页 |
·其他 | 第22-23页 |
·杂交兰快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植物中可溶性糖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植物中可溶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4页 |
·植物中叶绿素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植物中抗氧化酶(SOD、POD、CAT)系的研究进展 | 第25页 |
·展望 | 第25-2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杂交寒兰快繁体系的建立 | 第28-57页 |
·试验内容及分析方法 | 第28页 |
·杂交种子无菌萌发试验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播种方法 | 第28页 |
·基本培养基对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 | 第28-29页 |
·生长调节剂组合和外源添加物试验 | 第29页 |
·根状茎增殖试验 | 第29-32页 |
·培养条件确定 | 第29-30页 |
·基本培养基对根状茎增殖的影响 | 第30页 |
·碳源测试 | 第30-31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比例及AC对根状茎增殖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有机添加物对根状茎增殖的影响 | 第31-32页 |
·胰蛋白胨浓度测试 | 第32页 |
·根状茎分化试验 | 第32-33页 |
·不同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激素比例对根状茎分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生根壮苗实验 | 第33页 |
·数据计算公式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9页 |
·无菌播种试验 | 第34-37页 |
·根状茎增殖试验 | 第37-45页 |
·根状茎分化试验 | 第45-48页 |
·生根试验 | 第48-49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49-54页 |
·杂交寒兰快繁体系的条件选择 | 第49-52页 |
·快繁体系中出现的其他现象和问题 | 第52-53页 |
·快繁体系后续的工作计划 | 第53-54页 |
附图一 | 第54-57页 |
第三章 杂交寒兰根状茎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研究 | 第57-71页 |
·材料 | 第57-58页 |
·方法 | 第58-61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58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58-59页 |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59页 |
·杂交寒兰生长发育时期抗氧化酶系(SOD、POD、CAT)的变化 | 第59-61页 |
·数据处理 | 第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8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61-63页 |
·可溶性糖测定 | 第63-64页 |
·可溶性蛋白测定 | 第64-66页 |
·杂交寒兰生长发育时期抗氧化酶系(SOD、POD、CAT)的变化 | 第66-6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8-70页 |
·杂交寒兰不同分化阶段生理生化研究 | 第68-69页 |
·寒兰×建兰杂种F_1代与双亲相关生理生化研究 | 第69页 |
·生理生化试验的后续工作计划 | 第69-70页 |
附图二 | 第70-71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