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文化强国的历史必然与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导论第12-19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简要评述第17页
   ·研究方法和创新第17-19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创新第18-19页
2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第19-22页
   ·文化强国的内涵探析第19页
   ·文化强国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马克思的文化建设思想第2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第20-21页
     ·文化软实力理论第21-22页
3 文化强国的时代诉求第22-26页
   ·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第22-23页
     ·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第22页
     ·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第22-23页
   ·文化强国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第23-24页
     ·文化是综合国力衡量的重要指标第23页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第23-24页
   ·文化强国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第24-26页
     ·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是文化强国的根本宗旨第24-25页
     ·文化强国是实现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保障第25-26页
4 中国古代文化强国的世界影响及历史启示第26-34页
   ·中国古代的文化繁荣及其世界影响第26-29页
     ·儒家思想对欧洲近代文明的影响第26-27页
     ·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第27页
     ·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第27-28页
     ·古代科举制度对欧洲政治制度的影响第28-29页
   ·明清开始的文化衰落及其原因分析第29-31页
     ·明清开始的文化衰落的现实第29-30页
     ·明清开始的文化衰落的原因分析第30-31页
   ·古代文化强国的历史启示第31-34页
     ·文化交融是文化强盛的重要途径第31-32页
     ·优秀文化品质是文化繁荣的内在活力第32页
     ·传承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第32-33页
     ·文化自觉是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第33-34页
5 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挑战第34-42页
   ·西方强势文化的多元渗透第34-35页
     ·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文化渗透第34页
     ·利用文化产品进行文化渗透第34-35页
     ·利用国际文化交流进行文化渗透第35页
   ·文化创新力的弱势境况第35-37页
     ·文化原创动力不足第36页
     ·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缺憾第36-37页
     ·文化人才流失严重第37页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薄弱第37-39页
     ·文化产业发展的失衡第38页
     ·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缺口第38-39页
     ·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第39页
   ·教育创新动力不足第39-42页
     ·大学精神的迷失第40页
     ·大学行政化严重第40-41页
     ·教学创新不足第41-42页
6 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机遇第42-49页
   ·经济建设成就为文化强国奠定物质基础第42-44页
     ·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第42页
     ·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第42-43页
     ·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第43-44页
   ·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强国增添新生动力第44-45页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第44页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得益彰第44-45页
     ·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第45页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为文化强国提供政治保障第45-47页
     ·适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第45-46页
     ·抓住机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46页
     ·加强执政党文化建设第46-47页
   ·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文化强国创造良好条件第47-49页
     ·中国文化热的世界掀起第47页
     ·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第47-48页
     ·海外华文教育的持续发展第48-49页
7 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第49-63页
   ·加强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第49-51页
     ·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第49页
     ·提升现代信息领域的文化话语权第49-50页
     ·加强中国文化话语的国际传播力第50-51页
     ·提高中国文化话语的安全防御力第51页
   ·加强文化创新力培养第51-54页
     ·注重文化创新生态环境的营造第51-52页
     ·根植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52-53页
     ·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融入第53页
     ·注重人才队伍的集聚与培养第53-54页
   ·加强文化产业建设第54-57页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扶持第54-55页
     ·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第55页
     ·扩大文化消费市场第55-56页
     ·提高文化品牌影响力度第56-57页
   ·提高教育创新力第57-59页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第57页
     ·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第57-58页
     ·加强教师创新性培养第58页
     ·尊重学生创新个性发展第58-59页
   ·增强文化传播竞争力第59-63页
     ·坚持文化走出去战略第59-60页
     ·构建现代文化传媒体系第60-61页
     ·开发中国特色公众文化外交第61页
     ·大力拓展教育交流渠道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附录一: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课题研究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迟钝爱德华氏菌生物被膜状态下耐药相关基因与蛋白的研究
下一篇:WHIRLY2蛋白介导拟南芥生长的分子细胞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