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14-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二、问题的切入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20-33页 |
一、国内研究状况 | 第21-27页 |
二、国外研究状况 | 第27-30页 |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30-32页 |
四、关于历史分期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四节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33-34页 |
一、研究的重点 | 第33页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33-34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4-36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34-35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35-36页 |
第六节 研究的特色 | 第36-38页 |
一、探索新的研究视角 | 第36-37页 |
二、提升研究理论高度 | 第37页 |
三、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 第37-38页 |
第二章 回应工业化:哈佛大学“本土化”的改革(1869—1933) | 第38-85页 |
第一节 回应自由资本主义的改革(1869—1909) | 第39-70页 |
一、危机: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 第39-50页 |
二、转机:“本土化”的改革 | 第50-65页 |
三、生机:走上现代大学的发展轨道 | 第65-67页 |
四、改革特点简评 | 第67-70页 |
第二节 回应垄断资本主义的改革(1909—1933) | 第70-84页 |
一、危机:“自由”与“秩序”的冲突 | 第70-74页 |
二、转机:“秩序化”的改革 | 第74-80页 |
三、生机:建成现代教学研究型大学 | 第80-82页 |
四、改革特点简评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三章 适应战略化:哈佛大学“国家化”的改革(1933—1971) | 第85-118页 |
第一节 适应二战需要的改革(1933—1953) | 第85-103页 |
一、危机:国家卷入战争漩涡 | 第86-90页 |
二、转机:适应战争化的改革 | 第90-97页 |
三、生机:建成研究型“精英大学” | 第97-100页 |
四、改革特点简评 | 第100-103页 |
第二节 适应战略竞争的改革(1953-1971) | 第103-116页 |
一、危机:美苏展开全面战略对抗 | 第104-107页 |
二、转机:创建“多元化大学”的改革 | 第107-112页 |
三、生机:建成“多元化”研究型大学 | 第112-114页 |
四、改革特点简评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四章 顺应全球化:哈佛大学“国际化”的改革(1971-2001) | 第118-158页 |
第一节 顺应全球战略竞争的改革(1971—1991) | 第118-138页 |
一、危机:美苏两极对抗全而升级 | 第119-122页 |
二、转机:创建“心灵帝国”的改革 | 第122-134页 |
三、生机:步入国际化发展快车道 | 第134-136页 |
四、改革特点简评 | 第136-138页 |
第二节 顺应全球战略调整的改革(1991—2001) | 第138-156页 |
一、危机:高等教育面临全新的挑战 | 第139-142页 |
二、转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改革 | 第142-152页 |
三、生机:建成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大学 | 第152-154页 |
四、改革特点简评 | 第154-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第五章 哈佛大学百年改革的特点、规律与启示 | 第158-197页 |
第一节 哈佛大学百年改革的基本特点 | 第158-164页 |
一、本土:始终坚持“美国化” | 第158-159页 |
二、本真:始终坚持追求真理 | 第159-160页 |
三、本科:始终坚持本科为本 | 第160-161页 |
四、求精:始终坚持追求卓越 | 第161-162页 |
五、求变:始终常怀忧患之心 | 第162-163页 |
六、求新:始终坚持创新发展 | 第163-164页 |
第二节 哈佛大学百年改革的基本规律 | 第164-188页 |
一、哈佛大学百年改革的内部规律 | 第164-176页 |
二、哈佛大学百年改革的外部规律 | 第176-184页 |
三、关于哈佛大学百年改革规律适用问题的讨论 | 第184-188页 |
第三节 哈佛大学百年改革的一般启示 | 第188-197页 |
一、大学校长“职业化” | 第188-190页 |
二、办学理念“法制法” | 第190-191页 |
三、学习借鉴“辩证化” | 第191-193页 |
四、运行逻辑“动态化” | 第193-195页 |
五、职能发展“协调化” | 第195-196页 |
六、竞争环境“自由化” | 第196-197页 |
续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选择 | 第197-200页 |
一、直奔主题,切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 第197页 |
二、轻装上阵,大胆改造老式传统学院 | 第197-198页 |
三、重点突破,着力发展优势潜力学科 | 第198页 |
四、放眼世界,瞄准国际前沿打造异峰 | 第198-199页 |
五、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问鼎世界一流 | 第199页 |
六、发扬传统,聚力彰显自身办学特色 | 第199-20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0-2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212-214页 |
感恩表 | 第214-2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