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蝶类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蝶类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1页 |
·蝶类是研究环境改变的优良指示物种 | 第11-12页 |
·全球的蝶类物种受到的威胁 | 第12-13页 |
·蝶类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 第12页 |
·中国蝴蝶面临的问题与威胁 | 第12-13页 |
·蝶类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蝶类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蝶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绢蝶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绢蝶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外绢蝶研究 | 第17页 |
·国内绢蝶研究 | 第17-18页 |
·蝶类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2 君主绢蝶的生物学及生境需求研究 | 第19-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地点 | 第19-20页 |
·临夏州永靖县牙沟 | 第19-20页 |
·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乡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幼虫野外定点观察 | 第20页 |
·幼虫室内饲养观察 | 第20-21页 |
·生活习性及亚种间差异观察 | 第21页 |
·生境内蝴蝶种类数量调查 | 第21页 |
·省内君主绢蝶及其寄主植物分布调查 | 第21页 |
·生境内植物、寄主植物调查 | 第21页 |
·君主绢蝶幼虫与寄主分布的调查 | 第21页 |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植被优势度及演替度的计算 | 第21-22页 |
·应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 第22页 |
·研究结果 | 第22-38页 |
·君主绢蝶的生物学 | 第22-31页 |
·形态特征 | 第22-23页 |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 第23-27页 |
·不同地理区域中的君主绢蝶比较 | 第27-30页 |
·室内饲养及野外观察中的问题 | 第30-31页 |
·君主绢蝶的生境需求 | 第31-38页 |
·君主绢蝶在国内及省内的分布情况 | 第31页 |
·寄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 第31-32页 |
·寄主植物的区系分布 | 第32-33页 |
·牙沟生境内蝴蝶种类调查结果 | 第33-34页 |
·牙沟生境内植物及寄主植物调查结果 | 第34-36页 |
·君主绢蝶幼虫与生境中多因子调查结果 | 第36-3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3 以绢蝶为代表的甘肃南部地区蝶类多样性研究 | 第41-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研究地区自然状况 | 第41-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绢蝶及蝶类物种多样性 | 第43页 |
·绢蝶属在时空上的数量变化与濒危评估 | 第43页 |
·数据分析处理 | 第43-44页 |
·研究结果 | 第44-56页 |
·甘肃南部地区绢蝶的种类及分布 | 第44-46页 |
·甘肃南部地区绢蝶的种类 | 第44页 |
·绢蝶在甘肃南部地区的地区性分布 | 第44-45页 |
·绢蝶在甘肃南部地区的垂直分布 | 第45-46页 |
·甘肃省南部地区绢蝶多样性分析 | 第46-51页 |
·不同生境中绢蝶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分析 | 第46-49页 |
·不同生境间绢蝶种相似性比较 | 第49-50页 |
·绢蝶与生境因子间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50-51页 |
·甘肃南部地区蝶类多样性 | 第51-56页 |
·不同生境中蝶类多样性分析 | 第51-53页 |
·不同生境间蝶类相似性比较研究 | 第53页 |
·线性回归分析 | 第53-56页 |
·绢蝶属在时空上的数量变化与濒危评估 | 第5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讨论 | 第58-59页 |
4 甘肃南部地区蝶类区系研究 | 第59-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研究地区自然状况 | 第59-60页 |
·研究方法 | 第60-61页 |
·蝶类种类及数量调查 | 第60-61页 |
·蝶类区系划分依据及分析方法 | 第61页 |
·蝶类地理区划 | 第61页 |
·研究结果 | 第61-81页 |
·甘肃南部地区的蝴蝶种类调查 | 第61-72页 |
·新记录种种类记述 | 第72-74页 |
·甘肃南部地区珍稀蝶类名单 | 第74-75页 |
·甘肃南部地区蝶类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 | 第75-76页 |
·甘肃南部地区蝶类地理区划 | 第76-81页 |
·区系相似性和聚类分析 | 第76-78页 |
·蝶类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特点分析 | 第78-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3-86页 |
·主要结论 | 第83-8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84-85页 |
·建议 | 第85-86页 |
图版 | 第86-95页 |
附表 | 第95-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6页 |
个人简介 | 第106-108页 |
导师简介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