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毛泽民新疆区村制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15页 |
·立论依据 | 第7页 |
·选题缘由及依据 | 第7页 |
·本文选题意义 | 第7-8页 |
·理论意义 | 第7-8页 |
·实践意义 | 第8页 |
·研究评述 | 第8-13页 |
·国内研究 | 第8-12页 |
·国外研究 | 第12页 |
·对现有研究评述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历史分析法 | 第13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3-15页 |
2 毛泽民新疆区村制建设历史背景 | 第15-20页 |
·区村制历史沿革 | 第15-16页 |
·晚清政府时期新疆基层状况 | 第15页 |
·北洋政府时新疆基层状况 | 第15-16页 |
·抗战时期新疆基层建设 | 第16页 |
·盛世才执政下的新疆政治社会概况 | 第16-18页 |
·盛世才全面奉行亲苏亲共政策 | 第16-17页 |
·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第17页 |
·盛世才仿行中共基层政权建设模式 | 第17-18页 |
·抗战前期新疆基层政权的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基层政权管理官僚腐败 | 第18-19页 |
·基层组织名称混乱 | 第19页 |
·管理人才匮乏 | 第19-20页 |
3 毛泽民新疆区村制建设筹备阶段 | 第20-27页 |
·区村制在新疆实施中的阻力 | 第20-22页 |
·金树仁推迟进行县政革新 | 第20页 |
·哈密回王实行扎萨克制 | 第20-21页 |
·金树仁黑暗统治导致哈密事变 | 第21-22页 |
·盛世才实行两期三年建设计划 | 第22-24页 |
·第一期三年建设计划(1937-1939年) | 第22-23页 |
·第二期三年建设计划(1940-1942年) | 第23-24页 |
·毛泽民借鉴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经验 | 第24-27页 |
·开展基层民主选举 | 第24-25页 |
·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 第25页 |
·少数民族自治乡选举 | 第25-27页 |
4 毛泽民新疆区村制正式施行与建设 | 第27-39页 |
·毛泽民新疆区村制的正式施行 | 第27-32页 |
·废除乡约制 | 第27-28页 |
·推行区村制 | 第28-31页 |
·修订《县政组织规程》 | 第31-32页 |
·毛泽民新疆区村制建设的组织形式 | 第32-35页 |
·继续划编区村,组建区公所 | 第32-33页 |
·民主选举区村长 | 第33-34页 |
·划定养廉地 | 第34-35页 |
·毛泽民新疆区村制建设的推行途径 | 第35-39页 |
·利用《新疆日报》发布社论 | 第36页 |
·进行宣传动员 | 第36-37页 |
·培训区村长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附录一 相关部分照片 | 第54-57页 |
附录二 相关人物简介 | 第57-5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