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论文--木材化学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天然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的宏基因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分析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中文文摘第5-13页
绪论第13-2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3页
 第二节 天然木质纤维素的结构及其应用第13-16页
   ·天然木质纤维素的组成成分与结构第13-15页
   ·天然木质纤维素的应用第15页
   ·天然木质纤维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第三节 天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第16-18页
   ·纤维素降解酶第16-17页
   ·半纤维素降解酶第17-18页
   ·木质素降解酶第18页
 第四节 宏基因组学研究策略第18-21页
   ·宏基因组学的定义第18-19页
   ·宏基因组学研究策略的原理和方法第19-20页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第20页
   ·宏基因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第五节 宏蛋白组学研究策略第21-23页
   ·宏蛋白质组学的定义第21页
   ·宏蛋白质组学的原理和方法第21-22页
   ·宏蛋白质组学在木质纤维素研究中的应用第22-23页
   ·现阶段宏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3页
 第六节 本研究得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第一章 甘蔗渣自然降解过程中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酶活变化规律和评价分析第25-33页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第25-28页
   ·材料第25-27页
     ·样品采集第25-26页
     ·试剂第26页
     ·主要仪器第26-27页
   ·方法第27-28页
     ·单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7页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粗酶液的制备第27页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酶活的测定第27页
     ·甘蔗渣的自然降解及酶活测定第27-28页
     ·土壤富集培养及酶活测定第28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28-30页
   ·单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8页
   ·甘蔗渣自然降解过程中不同时期降解酶酶活测定第28-29页
   ·不同地区土壤富集培养过程不同时期木质纤维素降解酶酶活测定第29-30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30-33页
第二章 甘蔗渣自然降解相关降解菌及其酶系的宏基因组学分析第33-61页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第33-36页
   ·试剂和仪器第33-34页
     ·试剂第33-34页
     ·仪器第34页
   ·方法第34-36页
     ·甘蔗渣的预处理第34页
     ·总D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第34页
     ·总DNA的高通量测序第34-35页
     ·总DNA测序数据质量分析第35页
     ·总DNA测序数据组装第35页
     ·基因预测第35-36页
     ·基于KEGG数据库的功能注释第36页
     ·基于eggNOG数据库的功能注释第36页
     ·基于CAZy数据库的功能注释第36页
     ·物种丰度分析第36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36-58页
   ·总D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第36-38页
   ·总DNA测序数据质量分析第38-41页
   ·总DNA测序序列组装和基因预测第41-42页
   ·基于KEGG数据库的功能注释第42-43页
   ·基于eggNOG数据库的功能注释第43页
   ·基于CAZy数据库的功能注释第43-56页
   ·物种丰度分析第56-58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三章 甘蔗渣自然降解相关降解菌及其酶系的宏蛋白质组学分析第61-81页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第61-63页
   ·试剂和仪器第61页
     ·试剂第61页
     ·仪器第61页
   ·方法第61-63页
     ·甘蔗渣的预处理第61页
     ·甘蔗渣自然降解过程总蛋白的提取第61页
     ·总蛋白样品的定量第61-62页
     ·总蛋白样品的预处理第62页
     ·总蛋白样品LC-MS分析第62-63页
     ·鉴定得到的蛋白质的分类第63页
     ·物种丰度分析第63页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第63-78页
   ·甘蔗渣自然降解过程总蛋白的提取和定量第63页
   ·总蛋白样品样品的预处理第63-64页
   ·总蛋白样品的鉴定第64-65页
   ·简约装配蛋白的COG分类统计第65-66页
   ·鉴定到的参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的蛋白质第66-78页
   ·物种丰度分析第78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91-93页
致谢第93-95页
个人简历第95-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西施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铜对西施舌的急性毒性
下一篇:巨大芽孢杆菌LLD-1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及其还原Cr(Ⅵ)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