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中文文摘 | 第7-14页 |
绪论 | 第14-30页 |
1 课题背景 | 第14页 |
2 我国海洋重金属污染对贝类毒性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海洋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迁移和转化 | 第14-15页 |
·重金属对海洋贝类的急性毒性 | 第15-17页 |
·重金属对海洋贝类在分子细胞水平的毒性 | 第17-21页 |
·重金属对海洋贝类遗传生殖毒性 | 第21页 |
·重金属对海洋贝类组织器官内蓄积 | 第21-24页 |
·海洋贝类体内重金属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海洋贝类组织器官内重金属蓄积 | 第23页 |
·海洋贝类净化 | 第23-24页 |
3 海洋贝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24-25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25页 |
·同工酶分析 | 第25-26页 |
·DNA分子遗传标记 | 第26-30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 第26-27页 |
·微卫星(SSR) | 第27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27-28页 |
·DNA序列测定技术 | 第28-30页 |
·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 | 第28页 |
·线粒体DNA | 第28-30页 |
第一章 福建省西施舌ITS1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 第30-44页 |
·前言 | 第3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0-31页 |
·实验样品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测定 | 第31页 |
·PCR扩增 | 第31-32页 |
·PCR产物回收 | 第32页 |
·DNA序列的测定及数据处理 | 第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42页 |
·目的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目的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4-38页 |
·基于ITS1基因片段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 | 第38-42页 |
·讨论 | 第42页 |
·福建省群体遗传分化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二章 重金属铜对西施舌的急性毒性 | 第44-48页 |
·前言 | 第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及处理 | 第44页 |
·药品 | 第44页 |
·实验条件及母液配制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实验原理 | 第45页 |
·急性毒性试验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中毒症状 | 第46-47页 |
·Cu~(2+)对西施舌急性毒性的实验结果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三章 铜在西施舌体内蓄积规律研究 | 第48-54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生物 | 第48页 |
·实验试剂 | 第48页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铜蓄积实验 | 第48-49页 |
·铜含量测定 | 第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4页 |
第四章 铜对西施舌抗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第54-68页 |
·引言 | 第5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实验试剂 | 第54-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5页 |
·不同浓度Cu~(2+)对西施舌组织中SOD活性影响 | 第56-58页 |
·不同浓度Cu~(2+)对西施舌组织中CAT活性影响 | 第58-61页 |
·不同浓度Cu~(2+)对西施舌组织中GPX活性影响 | 第61-63页 |
·不同浓度Cu~(2+)对西施舌组织中MDA含量影响 | 第63-65页 |
·讨论 | 第65-68页 |
第五章 西施舌体内抗氧化酶及MDA含量作为环境污染监测标志物可行性探讨 | 第68-70页 |
1. 西施舌SOD、CAT及CAT作为海洋污染监测的可行性 | 第69页 |
2. 西施舌MDA含量变化作为海洋水体污染监测的可行性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