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0-17页 |
| ·研究的思路和设计 | 第17页 |
| 第二章 L11对苎麻脱胶过程中发酵液成分的变化 | 第17-34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 ·实验时间、地点 | 第17页 |
| ·菌种 | 第17页 |
| ·苎麻原料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7页 |
| ·试剂 | 第17页 |
| ·培养基 | 第17-18页 |
| ·试验方法 | 第18-28页 |
| ·原麻的预处理 | 第18页 |
| ·菌种培养及菌悬液的制备 | 第18-19页 |
| ·菌种培养 | 第18页 |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18-19页 |
| ·苎麻接种与脱胶 | 第19页 |
| ·取样及样品分析处理 | 第19页 |
| ·微生物生长状况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 ·残胶率的测定 | 第20页 |
| ·酶活的测定 | 第20-24页 |
| ·胞外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24-26页 |
| ·酶解产物还原糖的测定 | 第26页 |
| ·发酵液中COD含量的测定 | 第26-28页 |
| ·统计分析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 ·苎麻脱胶过程中L11的生长规律 | 第28-29页 |
| ·苎麻胶质去除率与脱胶时间的关系 | 第29页 |
| ·苎麻脱胶过程中酶活的变化 | 第29-30页 |
| ·苎麻脱胶过程中发酵液PH值的变化 | 第30页 |
| ·苎麻脱胶过程中发酵液蛋白质总量的变化规律 | 第30-31页 |
| ·苎麻脱胶过程中发酵液还原糖总量的变化 | 第31-32页 |
| ·发酵液中COD的变化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蜡样芽孢杆菌的紫外诱变、筛选及苎麻脱胶处理研究 | 第34-39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34页 |
| ·菌种 | 第34页 |
| ·苎麻原料 | 第34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4页 |
| ·试剂 | 第34页 |
| ·培养基 | 第34页 |
| ·实验步骤和方法 | 第34-35页 |
| ·紫外诱变的原理 | 第34页 |
| ·紫外诱变的步骤和方法 | 第34-35页 |
| ·紫外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35页 |
| ·紫外诱变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 ·紫外诱变的致死率和突变率 | 第35-36页 |
| ·紫外诱变后菌株L11的正负突变率 | 第36-38页 |
| ·紫外诱变后苎麻胶质去除率与脱胶时间的关系 | 第38页 |
| ·紫外诱变菌株L12的贮存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