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藏裂缝识别储层建模探讨--以HH油田长8_1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7-9页 |
·裂缝研究现状 | 第9页 |
·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主要工作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 第12-13页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4-17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4-15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17-25页 |
·小层划分原则与标志层 | 第17-19页 |
·划分原则 | 第17页 |
·标志层 | 第17-19页 |
·小层划分方案 | 第19-20页 |
·小层划分对比认识 | 第20-25页 |
第四章 沉积微相分析 | 第25-41页 |
·沉积背景与沉积相类型 | 第25页 |
·沉积相划分标志 | 第25-34页 |
·颜色及岩性 | 第26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6-29页 |
·沉积构造特征 | 第29-32页 |
·测井相分析 | 第32-34页 |
·沉积微相及组合类型 | 第34-38页 |
·水下分流河道 | 第35-36页 |
·河口坝 | 第36页 |
·水下分流间湾 | 第36-37页 |
·水下决口扇 | 第37-38页 |
·水下天然堤 | 第38页 |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38-41页 |
第五章 裂缝研究 | 第41-54页 |
·岩心裂缝特征 | 第41-45页 |
·天然裂缝与诱导裂缝的区别 | 第41页 |
·裂缝类型划分 | 第41-42页 |
·岩心裂缝特征 | 第42-45页 |
·裂缝测井特征与识别 | 第45-48页 |
·常规测井裂缝响应特征 | 第45-46页 |
·成像测井裂缝识别 | 第46-47页 |
·裂缝识别 | 第47-48页 |
·裂缝连通特征 | 第48-54页 |
·裂缝参数计算 | 第48-51页 |
·裂缝平面展布 | 第51-54页 |
第六章 储层非均质性 | 第54-61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54-57页 |
·各层段的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 第54-56页 |
·层内夹层的非均质性 | 第56页 |
·层内微观非均质性 | 第56-57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57-59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59-61页 |
第七章 三维地质建模 | 第61-72页 |
·地质建模概述 | 第61-65页 |
·区域化变量 | 第62页 |
·变差函数 | 第62-64页 |
·随机建模方法 | 第64-65页 |
·三维建模的前期准备 | 第65页 |
·构造模型 | 第65-66页 |
·沉积微相模型 | 第66-67页 |
·属性模型 | 第67-72页 |
·属性模型约束条件 | 第67-70页 |
·孔隙度模型 | 第70-71页 |
·渗透率模型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