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中国共产党在桂林抗战文化建构和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8页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选题缘由第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理论意义第11页
   (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现状综述第12-16页
  1. 关于桂林抗战文化内涵的研究第12-14页
  2. 关于中国共产党对桂林抗战文化领导的研究第14-16页
 (三)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7页
  1. “新民主主义文化”、“抗战文化”和“桂林抗战文化”第16页
  2. “桂林抗战文化”与“桂林文化城”第16-17页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7-18页
  1. 研究方法第17页
  2. 研究的创新点第17-18页
一、中国共产党在桂林建构和传播抗战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有利条件第18-22页
 (一) 历史背景第18-19页
  1.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第18页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第18-19页
 (二) 有利条件第19-22页
  1. 蒋桂之间始终存在矛盾的政治生态第19-20页
  2. 桂林相对民主的环境第20页
  3. 桂林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第20-22页
二、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桂林抗战文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第22-31页
 (一) 中国共产党对桂林抗战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第22-24页
  1. 组建中共桂林县委第22-23页
  2. “皖南事变”前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领导第23页
  3. “皖南事变”后桂林统战委员会和文化工作组的领导第23-24页
  4. 桂林沦陷后广西省工委的领导第24页
 (二) 中国共产党对桂林抗战文化工作策略的指导第24-27页
  1. 中国共产党对桂林抗战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指导第24-25页
  2. 中国共产党对桂林抗战文化性质、任务和工作策略的定位第25-27页
   (1) 桂林抗战文化的性质第25-26页
   (2) 桂林抗战文化的任务第26页
   (3) 桂林抗战文化的工作策略第26-27页
 (三) 中国共产党对桂林地区抗战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的主导第27-31页
  1. 积极组织桂林地区抗战文化团体第27-28页
  2. 团结帮助桂林地区进步文化人士第28-31页
三、中国共产党在桂林抗战文化传播中发挥领导作用第31-43页
 (一) 中国共产党主导桂林学校抗战文化教育第31-33页
  1. 渗透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第31-32页
  2. 展开抗战思想教育第32-33页
 (二) 中国共产党引领桂林抗战文艺活动第33-39页
  1. 创办和主导抗战报刊第33-34页
  2. 倡导和推动抗战戏剧活动第34-36页
  3. 关注和鼓励抗战文学艺术创作第36-38页
   (1) 鼓动抗战文学第36-37页
   (2) 推广抗战音乐第37页
   (3) 繁荣抗战美术第37-38页
  4. 重视宣传马克思主义书籍出版第38-39页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桂林文化界抵制反动思想的文化运动第39-43页
  1. 声讨卖国投降逆流第39-40页
  2. 鞭挞专制独裁政策第40-41页
  3. 批判文化市侩主义和形式主义第41-43页
四、中国共产党建构和传播桂林抗战文化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第43-51页
 (一) 中国共产党建构和传播的桂林抗战文化的特征第43-46页
  1.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第43页
  2.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第43-45页
  3. 抗战性与启蒙性的融合第45-46页
 (二) 中国共产党建构和传播桂林抗战文化的历史经验第46-48页
  1.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整合桂林抗战文化资源第46页
  2. 坚持桂林地区的抗战文化的统一战线第46-47页
  3. 坚持桂林抗战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原则第47-48页
 (三) 中国共产党建构和传播桂林抗战文化的现实启示第48-51页
  1. 必须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第48-49页
  2. 必须确立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第49页
  3. 必须鼓励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两新”组织中党建工作的推进及影响力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与网络反腐的碰撞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