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赫斯“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言第11-20页
 (一)赫斯生平与著作第11-12页
 (二)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2-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 关于赫斯研究总体性情况第14-16页
  2. 关于赫斯研究的两个重要态度第16-18页
 (四)分析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8-20页
  1. 分析思路第18-19页
  2. 研究方法第19页
  3. 可能创新之处第19-20页
一、“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行动的哲学”第20-36页
 (一)精神、历史与自然第22-24页
  1. 精神与自然第22-23页
  2. 历史与自然第23-24页
 (二)精神的自由与自由的行动第24-31页
  1. 关于“自由”、“精神”与“自然”的关系第24-26页
  2.“精神的自由”的基本内容第26-28页
  3.“自由的行动”的基本内容第28-31页
 (三)赫斯对“向后看”哲学观点的批判第31-36页
  1. 批判“向后看”实质——错置的“精神”与“自然”关系第31-33页
  2. 批黑格尔“向后看”的历史哲学第33-34页
  3. 对黑格尔学派的“左派”的批判第34-36页
二、赫斯半经济思想和半社会主义思想第36-49页
 (一)资本社会两极化具有社会系统性第36-38页
 (二)社会交往是人的现实本质第38-40页
  1. 利己主义斗争源于非有机的个别化的交往第39页
  2. 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人类有机交往、共同活动的结果第39-40页
 (三)赫斯的异化观第40-46页
  1. 异化的产物——货币及其人格化第42-43页
  2. 异化根源——人的生活和自然生活的根本颠倒第43-44页
  3. 强化异化的两种力量——宗教与国家第44-45页
  4. 基督教利己主义的异化国家是现代教会第45-46页
 (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原则——自由与平等第46-49页
三、赫斯加速了马克思共产主义者的转向第49-73页
 (一)赫斯对马克思实践观生成的影响第49-53页
  1. “行动的哲学”对当时德国理论界大环境影响第49-51页
  2.“行动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观第51-53页
 (二)赫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第53-73页
  1. 异化说中的共产主义问题第54-63页
  2. 工具理性与生产关系问题第63-68页
  3. 类、共同体与共产主义问题第68-73页
结语——客观看待赫斯,面向未来第73-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后记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的阶级观及其运用
下一篇:走向“相称”的联盟--沂蒙根据地党的群众工作研究(1937-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