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流固耦合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显示有限差分理论背景 | 第11-14页 |
| ·有限差分法 | 第11-12页 |
| ·显示时程方案 | 第12-14页 |
| ·拉格朗日分析 | 第14页 |
| ·塑性分析 | 第14页 |
| ·场方程 | 第14-16页 |
| ·运动与平衡 | 第14-15页 |
| ·本构关系 | 第15-16页 |
| ·边界条件 | 第16页 |
| ·数值公式 | 第16-20页 |
| ·有限差分网络 | 第16-17页 |
| ·有限差分方程 | 第17-20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流固耦合理论 | 第21-32页 |
| ·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 ·流体重量平衡方程 | 第21-22页 |
| ·流动法则 | 第22页 |
| ·力学结构法则 | 第22-23页 |
| ·边界及初始条件 | 第23页 |
| ·数值公式 | 第23-32页 |
| ·空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 | 第23-24页 |
| ·质量平衡方程的节点公式 | 第24-26页 |
| ·显示有限差分公式 | 第26-27页 |
| ·隐式有限差分公式 | 第27-29页 |
| ·收敛准则 | 第29页 |
| ·力学时间步和力学稳定性 | 第29页 |
| ·总应力修正 | 第29-30页 |
| ·流固耦合问题的属性和单位 | 第30-32页 |
| 第3章 流固耦合问题求解及软件介绍 | 第32-43页 |
| ·流体流动公式 | 第32-36页 |
| ·本构定律:派生元素的刚度矩阵 | 第32-34页 |
| ·不饱和流 | 第34页 |
| ·连续方程 | 第34-35页 |
| ·连续性非饱和节点 | 第35页 |
| ·数值稳定性:渗流时间步 | 第35-36页 |
| ·岩土本构关系 | 第36-40页 |
| ·本构模型概述 | 第36页 |
| ·摩尔-库伦模型 | 第36-40页 |
| ·FLAC 软件简介 | 第40-43页 |
| ·FLAC 的计算特征 | 第40-41页 |
| ·FLAC 的求解流程 | 第41-43页 |
| 第4章 工程概况 | 第43-57页 |
| ·工程位置 | 第43页 |
| ·防洪堤堤线布置 | 第43-44页 |
|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 第44-51页 |
| ·地形地貌 | 第44页 |
| ·地层岩性 | 第44页 |
| ·地质构造与地震效应 | 第44-45页 |
| ·堤基地质条件 | 第45-48页 |
| ·地质条件评价 | 第48-51页 |
| ·堤基地质结构及工程地质条件分类 | 第51页 |
| ·水文 | 第51-57页 |
| ·河流水系 | 第51-52页 |
| ·气象 | 第52页 |
| ·水文资料及水面线成果 | 第52-57页 |
| 第5章 工程流固耦合分析 | 第57-85页 |
| ·堤身结构 | 第57-59页 |
| ·工程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 第59-74页 |
| ·模型建立 | 第59-62页 |
| ·填筑施工 | 第62-74页 |
| ·设计洪水位工况分析 | 第74-85页 |
| ·设计洪水成果 | 第74页 |
| ·设计洪水位渗透稳定计算 | 第74-8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论文成果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