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概述 | 第14-25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概念分析 | 第14-18页 |
·生态补偿 | 第14页 |
·水资源补偿 | 第14-15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 | 第15-16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及其必要性分析 | 第16-18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及性质 | 第18-20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 | 第18-19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客体 | 第19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内容 | 第19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性质 | 第19-20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石 | 第20-25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页 |
·生态价值理论 | 第20-21页 |
·环境外部性理论 | 第21-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及实践分析与不足 | 第25-35页 |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概况 | 第25-26页 |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实践 | 第26-32页 |
·浙江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实践 | 第26-28页 |
·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实践 | 第28-29页 |
·福建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实践 | 第29页 |
·山东省重点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实践 | 第29-30页 |
·各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实践经验总结 | 第30-32页 |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及实践中的不足 | 第32-35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缺失 | 第32-33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原则存在缺陷 | 第33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主体及标准不明确 | 第33页 |
·基金来源过窄,补偿方式单一 | 第33-34页 |
·流域水资源费征收结构不合理 | 第34页 |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费用征收管理制度混乱 | 第34页 |
·缺乏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协商监督制度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国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介绍及借鉴 | 第35-43页 |
·美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 第35-36页 |
·美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立法 | 第35页 |
·美国田纳西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实践 | 第35页 |
·美国污染信贷交易 | 第35-36页 |
·日本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 第36-38页 |
·日本流域水资源补偿立法概况 | 第36-37页 |
·日本流域水资源税费征收方式 | 第37-38页 |
·日本流域水资源管理立法状况 | 第38页 |
·德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实践 | 第38-39页 |
·澳大利亚水权交易制度 | 第39-40页 |
·国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特点及借鉴 | 第40-43页 |
·国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特点分析 | 第40-41页 |
·国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借鉴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 第43-57页 |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立法选择 | 第43-46页 |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立法原则 | 第43-45页 |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立法选择 | 第45-46页 |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具体法律制度构建 | 第46-57页 |
·明确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主体、对象及范围 | 第46-48页 |
·确立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 | 第48-49页 |
·确立政府与市场互补的补偿模式 | 第49-51页 |
·设立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基金 | 第51-53页 |
·建立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费用征收管理制度 | 第53-55页 |
·建立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监督协调制度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介及就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