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现代哲学(1919年~)论文

日译西学与李大钊哲学思想转型研究

目录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前言第7-13页
 (一) 选题背景第7-8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8-9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方法第11-12页
  1.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1页
  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2-13页
二、西学在日本的引介概况第13-20页
 (一) 西学在日本传播的背景第13-14页
  1. 明治政府鼓励和支持第13-14页
  2. 译介西学蜂拥而至第14页
 (二) 日传西学的主要团体与流派第14-18页
  1. 自由民主启蒙运动第15-16页
  2. 进化思潮第16页
  3. 民权运动第16页
  4. 德国“国家主义”崇拜第16-17页
  5. 无政府主义派第17-18页
  6. 社会主义派第18页
 (三) 赴日学人对西学的传入第18-20页
三、李大钊居日期间接触日译西学第20-27页
 (一) 李大钊居日接受教育概况第20页
 (二) 李大钊接触的主要西学精神第20-24页
  1. 自由民权意识第21-22页
  2. 早期社会主义理论第22-23页
  3. 马克思主义学说第23-24页
 (三) 李大钊接受日译西学第24-27页
  1. 居日期间汲取新知第24-25页
  2. 回国后关注马克思主义第25-27页
四、李大钊的“青春哲学”第27-36页
 (一) 李大钊“青春哲学”的思想来源第27-28页
  1. 进化论第27-28页
  2. “清新之哲学”第28页
 (二) 李大钊“青春哲学”的内容第28-33页
  1. 进化“时”观第28-30页
  2. 进化“史”观第30-32页
  3. 民彝观第32-33页
 (三) 李大钊“青春哲学”的主要意义第33-36页
五、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第36-45页
 (一) 唯物史观第36-39页
  1. 早期历史进化观第36-37页
  2. 唯物史观第37-39页
 (二) 经济思想第39-42页
  1. 剩余劳动价值第39-40页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40-42页
 (三) 社会主义理论第42-45页
六、“青春哲学”向“马克思主义观”的转型机理第45-48页
 (一) 从进化论转向唯物史观第45-46页
 (二) 从“民彝观”转向发现“庶民”的力量第46-48页
七、李大钊哲学思想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第48-52页
 (一) 李大钊对中国近代哲学转型的贡献第48-49页
 (二)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第49-50页
  1.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思想基础第49页
  2. 李大钊进化的思维方式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第49-50页
  3. 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第50页
 (三) 李大钊哲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作者简介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若干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研究
下一篇:弗洛姆健全人格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