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2章 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18-24页 |
| ·高校学风和学风建设相关界定 | 第18-20页 |
| ·高校学风的内涵与特征 | 第18-19页 |
| ·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及实现条件 | 第19-20页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的联系 | 第20-21页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目标具有一致性 | 第20页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内涵具有一致性 | 第20-21页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 第21-22页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 第21页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 | 第21-22页 |
| ·高校学风建设与构建学习型社会 | 第22-24页 |
| 第3章 高校学风及学风建设的现状调查 | 第24-32页 |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4页 |
| ·高校学风的现状调查 | 第24-29页 |
| ·学习行为的现状调查 | 第25-27页 |
| ·学习品德的现状调查 | 第27-28页 |
| ·学生参与日常活动的现状调查 | 第28-29页 |
| ·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调查 | 第29-32页 |
| ·学风建设总体现状调查 | 第29-30页 |
| ·对教学工作的现状调查 | 第30页 |
| ·对辅导员的现状调查 | 第30页 |
| ·对其它因素的现状调查 | 第30-32页 |
| 第4章 高校学风及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2-37页 |
| ·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2-34页 |
| ·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 第32-33页 |
| ·部分大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 | 第33页 |
| ·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认同 | 第33-34页 |
|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 ·部分高校对于学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 | 第34页 |
| ·部分高校教师只教书不育人 | 第34-35页 |
| ·思想政治辅导员对于学风的管理有待加强 | 第35-36页 |
| ·社会因素对于高校学风建设产生影响 | 第36-37页 |
| 第5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高校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 | 第37-47页 |
|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高校学风建设 | 第37-38页 |
| ·倡导“教书育人”相结合,以教风为先导,引领高校学风建设 | 第38-40页 |
| ·重视师德建设,巩固课堂教学,完善考核体系 | 第38-39页 |
| ·重视“思政课”教师的育人作用 | 第39-40页 |
| ·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运用多种思政教育方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 第40-44页 |
| ·辅导员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学风建设 | 第40-41页 |
| ·辅导员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风建设 | 第41-42页 |
| ·辅导员将日常管理融入到学风建设 | 第42-43页 |
| ·以就业为指导,引领学风建设 | 第43-44页 |
| ·加强“协同育人”工作,形成多种教育合力,完善高校学风建设 | 第44-47页 |
| ·建立优良的管理队伍,实行高效的管理方式 | 第44页 |
| ·优化育人环境,创建浓厚的文化氛围 | 第44-45页 |
| ·利用好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共同保障优良学风的形成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附录Ⅰ 学风及学风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