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文献评述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公司治理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理论分析 | 第15-22页 |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 第15-17页 |
·公司治理的定义 | 第15页 |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 第15-17页 |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 | 第17-20页 |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界定 | 第17-18页 |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 | 第18-20页 |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理论 | 第20-22页 |
·商业银行内在脆弱性理论 | 第20页 |
·信用脆弱性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 第22-29页 |
·商业银行内部治理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 第22-25页 |
·股权结构与风险控制 | 第22-24页 |
·董事会治理与风险控制 | 第24-25页 |
·经理层治理与风险控制 | 第25页 |
·商业银行外部治理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 第25-29页 |
·外部相关者与风险控制 | 第25-27页 |
·外部环境与风险控制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公司治理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实证分析 | 第29-35页 |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银行内部治理对风险控制的影响 | 第29页 |
·银行外部治理对风险控制的影响 | 第29-30页 |
·变量选取 | 第30-31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30页 |
·解释变量 | 第30-31页 |
·样本选择 | 第31页 |
·实证分析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国外商业银行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的经验借鉴 | 第35-39页 |
·美国商业银行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的经验 | 第35-36页 |
·股权结构分散 | 第35页 |
·实行单层董事会结构 | 第35页 |
·实行以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 | 第35-36页 |
·建立分散型的外部监管体系 | 第36页 |
·日本商业银行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的经验 | 第36-37页 |
·股权结构集中 | 第36页 |
·实行双层董事会制度 | 第36-37页 |
·重视精神激励 | 第37页 |
·建立综合性金融监管体制 | 第37页 |
·德国商业银行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的经验 | 第37-39页 |
·采取混业经营模式 | 第37页 |
·实行双层董事会制度 | 第37-38页 |
·建立“四位一体”的监管体制 | 第38-39页 |
第六章 基于公司治理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 | 第39-44页 |
·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 | 第39-40页 |
·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治理功能 | 第40-41页 |
·建立符合银行特点的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加强外部监管 | 第42-43页 |
·发展银行业并购市场 | 第43-44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