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糖的提取优化及对小麦淀粉老化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引言 | 第9页 |
·茶多糖提取方法 | 第9-10页 |
·水浸提法 | 第9页 |
·酶提取法 | 第9-10页 |
·微波技术提取法 | 第10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提取法 | 第10页 |
·小麦淀粉研究状况 | 第10-16页 |
·前言 | 第10页 |
·小麦淀粉的结构 | 第10-11页 |
·小麦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原理 | 第11页 |
·小麦淀粉的老化动力性特性 | 第11-12页 |
·影响小麦淀粉老化的因素 | 第12页 |
·小麦淀粉老化的测定方法 | 第12-14页 |
·淀粉酶法 | 第12-13页 |
·差示扫描量热法 | 第13页 |
·黏度法 | 第13页 |
·X-射线衍射法 | 第13页 |
·红外光谱法 | 第13-14页 |
·质构法 | 第14页 |
·抑制小麦淀粉老化的方法 | 第14-16页 |
·食品胶抑制淀粉老化 | 第14页 |
·乳化剂抑制淀粉老化 | 第14-15页 |
·变性淀粉抑制淀粉老化 | 第15页 |
·淀粉水解酶抑制淀粉老化 | 第15页 |
·其他添加剂抑制淀粉老化 | 第15-16页 |
·本课题选题来源、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茶多糖提取优化研究与结构分析 | 第17-27页 |
·前言 | 第1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18页 |
·茶多糖含量测定 | 第18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18页 |
·浸提温度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18页 |
·浸提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18页 |
·液料比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18页 |
·浸提次数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18页 |
·茶多糖提取响应面优化 | 第18页 |
·红外光谱分析茶多糖 | 第18-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6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19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19-21页 |
·浸提温度对茶多糖提取率提取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浸提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20页 |
·液料比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浸提次数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21页 |
·茶多糖提取工艺参数优化 | 第21-25页 |
·响应面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模型的建立及其显著性检验 | 第22-23页 |
·两因素间的交互影响 | 第23-25页 |
·所提茶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茶多糖抑制小麦淀粉回生表征 | 第27-34页 |
·前言 | 第2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小麦淀粉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小麦淀粉成分分析 | 第28页 |
·不同含量直链淀粉样品回生作用 | 第28-29页 |
·小麦淀粉的级分 | 第28页 |
·不同浓度直链淀粉样品制备 | 第28页 |
·酶法测定小麦淀粉回生度 | 第28-29页 |
·茶多糖抑制小麦淀粉回生表征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小麦淀粉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小麦淀粉成分分析 | 第30页 |
·直链淀粉含量对小麦淀粉老化的影响 | 第30页 |
·茶多糖抑制小麦淀粉回生表征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茶多糖对小麦淀粉回生抑制机理 | 第34-45页 |
·前言 | 第3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茶多糖抗小麦淀粉回生动力学研究 | 第34页 |
·茶多糖对小麦淀粉糊化、老化特性的测定 | 第34-35页 |
·小麦淀粉的黏度分析 | 第35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5页 |
·质构分析(TPA) | 第35页 |
·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茶多糖抗小麦淀粉回生动力学研究 | 第35-37页 |
·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DSC) | 第37-38页 |
·黏度分析(RVA) | 第38-3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1页 |
·质构分析 | 第41-42页 |
·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