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热电子诱导的阴极电致化学发光体系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前言第9-10页
   ·电致化学发光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原理第10-16页
     ·湮灭型 ECL第10-11页
     ·共反应型 ECL第11-13页
     ·纳米材料 ECL第13页
     ·热电子诱导的阴极 ECL第13-16页
   ·阴极电致化学发光工作电极第16-18页
   ·阴极电致化学发光试剂第18-22页
     ·有机类发光试剂第18-20页
     ·金属配合物第20-22页
   ·阴极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前景第22-23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CdS 纳米颗粒修饰的印刷电极阴极电致化学发光研究第24-35页
   ·前言第24-25页
   ·实验部分第25-26页
     ·实验仪器第25页
     ·化学试剂第25页
     ·试验方法第25-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4页
     ·CdS 纳米粒子的表征第26-27页
     ·CdS 分散液的选择第27-28页
     ·CdS 的修饰量的影响第28页
     ·CdS 纳米粒子在印刷电极上的阴极电化学发光行为及绝缘层的重要作用第28-29页
     ·脉冲电压的选择第29-30页
     ·水合电子的验证第30-31页
     ·缓冲溶液的 pH 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31页
     ·溶解氧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31-32页
     ·可能的 ECL 机理第32页
     ·溶解氧曲线性范围及检测限第32-33页
     ·电极稳定性的考察第33页
     ·干扰试验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碳糊电极的阴极电致化学发光研究及应用第35-47页
   ·引言第35-36页
   ·实验部分第36-37页
     ·实验仪器第36页
     ·化学试剂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6页
     ·Ru(bpy)_3~(2+)在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第37-38页
     ·脉冲条件的选择第38-39页
     ·共反应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39-40页
     ·pH 值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40页
     ·绝缘层的重要作用第40-41页
     ·水合电子的验证第41-42页
     ·反应机理第42页
     ·响应曲线与线性范围第42-43页
     ·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第43页
     ·Ru(bpy)_3~(2+)/S_2O_8~(2-)体系在碳糊电极上的阴极电致发光的分析应用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Ta/Ta_2O_5电极阴极电致化学发光及应用第47-57页
   ·引言第47-48页
   ·实验部分第48-49页
     ·实验仪器第48页
     ·化学试剂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6页
     ·Luminol 在 Ta/Ta_2O_5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第49-50页
       ·脉冲参数的选择第50页
     ·绝缘层的表征和重要作用第50-51页
     ·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第51-52页
     ·Luminol 阴极电致化学发光光谱的测量第52页
     ·Luminol 阴极电致化学发光机理的推测第52-53页
     ·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检测与应用第53-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茂铁杂环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原位引发聚合制备色氨酸表面印迹聚合物微球